峰峦秀中天 登眺不可尽――记九三学社锡山基层委员会社员、无锡市华锋车业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燕峰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他,眼光独到,草根创业初涉商海,首战告捷;
他,重信守诺,视企为家关爱一方,创造辉煌;
他,经营有道,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勇攀高峰。
他就是九三学社社员、无锡市华锋车业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燕峰。二十多年的商海打拼,给他留下了独特印记:在社员眼里,他是一个内敛沉稳、精明能干、业有所成的企业家;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孝顺体贴、有责有担、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员工眼里,他是一个办事果敢、观念创新、关爱员工的好领导;在客户眼里,他是一个诚信至上、效率第一、善抓机遇的好伙伴……风雨二十载,是怎样的历练,成就了他?光鲜背后的故事,又有怎样的故事?
一、抗争命运,商海搏浪,有志青年志气扬
每每回忆起创业之路,作为华锋车业创始人的丁燕峰心中总会泛起层层涟漪。用他的话来说,自己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成长环境和很多生在大城市的人也相差甚远。
他出生在无锡东湖塘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家里条件很艰苦,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的朴实农民。父亲年轻时在部队因公致残,只得转业在供销社做了一名普通的猪肉销售员。后来供销社改制,父亲转做个体户,依旧从事生猪屠宰销售工作。
作为家里的独子,丁燕峰并没有得到特殊的关爱,而是早早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当时只有18岁的丁燕峰就在父亲的屠宰场帮忙。凌晨2、3点起床杀猪,收拾妥当后再骑自行车将分割好的猪肉给五六个大食堂送去,一直忙到七八点钟再去学校读书。花一样的青春韶光,就这样被现实摧残地体无完肤。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累弯了腰,母亲花白了发,但家里经济状况始终没有得到好转。
从那时起,丁燕峰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无论是他在骑自行车送货的路上还是夜里失眠的时候,他脑子里始终在想“为什么自己只能做杀猪送货这种营生,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老板?”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牛脾气,丁燕峰决定不能认命,要和它彻底地搏一回,他要走一条新路,一条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新路。于是,丁燕峰一边在父亲的屠宰场帮忙,一边着手探索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又有商机的项目更是难上加难。在开始的几年里,他做过销售、采购,卖过服装、卖过助力车……,可一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始终没有找到心仪的项目。
也许命运之神总是会眷顾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21岁那年,一次机遇改变了这个不甘平庸的小伙子的一生。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朋友向他提起了自己在国外的一些经历,国外基本是人人有车开,丁燕峰的脑子里灵光乍现——自己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做点啥,这个大胆又新奇的想法,在当时自行车都不普及的农村,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但凭着一股子好奇、钻研的劲头,丁燕峰开始进行自己的市场调研,他去过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仔细专研过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深思熟虑之后,他看准了今后汽车、摩托车、助力车行业的潜在蓬勃商机,确定做配套产业项目。项目虽然确定了,但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前提下,要在当时的新兴市场中立足,谈何容易!丁燕峰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牛脾气再次发力。没资金,他拿出了几年来攒下的积蓄,又求亲告邻,许诺一分的高利息,凑齐了办厂的第一笔资金——一万元;没场地,他就以实物入伙的方式,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作为厂房;没经验,他就到上海的大企业当学徒,偷师学习……。就这样,华锋车业的前身企业,在经历了百般磨砺之后,正式投产了。到现在,丁燕峰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第一笔订单是来自上海中兴路1029号的一家助力车厂,向他订购了价值五万元的操纵线,五万元这对当时以万元户为奋斗目标的丁燕峰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穷小子逆袭成功。
二、重信守诺,视企为家,竭力同心创辉煌
办厂初期,虽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但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21岁的丁燕峰面前。也许是血液里流淌着祖辈们勤劳质朴、和善谦逊的情怀,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丁燕峰就将“聆听客户心声、创建一流团队、保证一流品质”作为办厂宗旨。“不能让客户吃亏,哪怕自己赔钱也要让客户满意”。这是丁燕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也确实得到了行动的印证。
2009年,华锋车业新聘请的一位市场经理,与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签订了20万根车闸线生产合同,然而在进行产品模具加工时,发现合同中产品模具报价低于成本价核算,怎么办?是归责市场经理,让他承担工作失误带来的损失;还是如实告知合作企业,重新商议报价?我想,作为商人,利益最大化是唯一目标。可丁燕峰却偏偏没有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解决办法,他宁愿自己掏钱来弥补这份损失。问其缘由,丁燕峰一句“吃亏是福”深深地吸引了华锋的合作伙伴们。目前华锋车业已与宝马、宗申、富士达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华锋”已经由单纯的“名称”向“品牌”、“名牌”飞跃。
同样被深深吸引的还有华锋的员工们。“我自己一个人能干多少事?事情还不都是员工帮我做的!”丁燕峰的话很实在,也很在理。是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努力,关心、爱护、善待每一位员工,得到的会是回报、感激、感恩。丁燕峰自喻为保姆,时刻密切关注着这个由二百多人组建的大家庭。给员工按时发放工资、缴纳社保和五险一金,这是多年来雷打不动的制度。不仅如此,丁燕峰还制定了详尽的福利保障体系,员工每年都有两次带薪旅游;建成了现代化的员工集体宿舍;设立了乒乓球室、娱乐活动室……他操持着这个家中的大事小情,体恤着每位员工的生活冷暖,员工的幸福感、归属感日益增强,凝聚力越来越高。“华锋就是我的家” 已成为每一位华锋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愫。当许多私营企业因害怕员工技能提升而跳槽时,丁燕峰却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并给予相应奖励。在他看来,帮助员工成长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公司的销售经理,谁能想到原先是一名普通的生产工人,经理助理原来是一名驾驶员,更有很多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工程师、车间主任……事实证明,这种机制提高了人员稳定性。几年来,公司的员工流动率很低,创办之初的18位元老,更是无一跳槽,兢兢业业,为华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华锋车业由创办之初的1间厂房、2名工人,产值十几万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拥有员工200余人,拥有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8个,产品销往欧洲、美国、东南亚、中东等多国的行业佼佼者。
三、富而思源,回报社会,九三赤子显情怀
当很多人在发家致富后急于享受人生时,当多数人想着如何赚取更多的财富时,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丁燕峰想到的是如何更多地回报社会。
加入九三学社是他多年来的夙愿,2012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地成为九三学社无锡锡山支社的一员。面对密集的企业事务,他把九三学社活动放在首位,确保出席,并认真履行一个九三人的职责,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公益活动、扶贫济困等工作中,用九三人的责任、道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多年来他一直对社会默默奉献,积极参与九三学社组织的慈善事业捐款活动,每年带头组织企业家为社会捐款,累计捐款20余万元。目前,丁燕峰又在筹划成立一个助学基金,希望通过这个助学基金,帮助那些品学兼优却经济困难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问及原因,他总是很朴实的说“为家乡做点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同年,丁燕峰当选为锡山区东港镇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他感到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遵守纪律,按时出席会议,积极参政议政,履职尽责,还要认真撰写提案,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结合九三学社职责,反映人民意愿。三年来,他先后提交了《关于改造农村道路红绿灯》、《加强高端人才引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等多项议案,得到了充分认可。
四、超越自我,立足长远,勇攀事业新高峰
学习,是一个企业家始终要保持的姿态。丁燕峰始终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重要位置。2003年成人高中毕业,2007年取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系专科学位,2010年取得上海同济大学EMBA学位。丁燕峰学习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息过,他说他每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近年来,华锋车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在所属行业中不断前行。但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残酷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使丁燕峰认识到要做到做强做大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此,他在华锋车业主营中低端汽车配套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开办了无锡市道普威控制索有限公司,主营高端汽车配件制造,为产品转型升级探索新路。
青山无语,巍然成峰。以往的辉煌已成为华锋人脚下牢固的基石,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丁燕峰带领他的团队,迈开了继续前进的坚定步伐,为勇攀高峰协力奋进!
上一篇:和泪下笔忆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