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关于进一步完善江苏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10-11  作者: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关于进一步完善江苏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体系的建议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而完善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体系,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性举措,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其中省级投资建设了各类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约6200个,配套建设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地工业园区及街道等也建设了数量不等的自动监测,基本完成了辖区内大气环境质量网格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网格化监测监控体系成效初显在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改善的同时要实现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在监测监控网络中各类监测点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其中省级及以上投资和管理的点位数据质量相对较好,而市级及以下部门投资和管理的点位数据质量较差,各类站点设备质量存在差异且基层工作人员对监测数据质量的管理水平有限,造成监测质量下降,有效利用率不高。

二是数据共享有待提升。一方面是部分地区和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数据共享之后容易对其进行考核和问责,不愿意将问题公开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建设主体不同,在使用数据集成的技术上存在差异,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监测点位数据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上存在难度,在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中存在滞后现象。

三是测管结合有待加强。部分网格化监测监控点位由于各地财政保障不到位、思想认知有差异等因素,出现监测指标缺乏针对性甚至有仪器长期损坏、人为干扰等现象,致使数据质量不高部分地区数据运用和智慧平台建设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考虑,各属地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性不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评估问题的闭环程度不高。

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测监控体系建议:

一、抓好数据质量管理

监测数据质量是生命线,是监管工作的基础。一方面要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快提高市县对辖区内网格监测点质量管理水平数据审核能力,增强数据有效运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针对不同等级不同网格点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网格化监测点中的小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设备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运行。

二、推进数据共享制度

 进一步推进各级各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在满足数据安全和保密的前提下,统一数据采集和传输规范,最大程度实现数据共享一方面要建立信息采集机制,打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常态化交流互通,将各地区、上下级的大气污染防治信息、污染扩散情况、污染防治过程等信息汇集起来,统筹发布,实现共建共享让监测监控数据成为智能化管控依据

三、大力推进测管结合

建立完善辖区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形成“监测-排查-交办-整改-评估”闭环机制明确监测点位异常响应机制和流程,将责任落实到位,实现责任可追溯可考核。要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充分综合区域内大气污染传输特征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监管、全面覆盖”的原则,结合现有的网格化监测数据,科学划分不同等级不同大小的网格,达到管理资源的最优化和政策效益的最大化;要明确责任和边界,坚持联防联控原则,落实联动响应机制对重点区域异常点位实施无缝监管全面监督,最终实现测管协同。

优化管理管控模式

网格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致力于构建政府间不同部门,政府与公众、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的治理局面。要构建权责明确的网格架构和规范各主体的责任标准,完善工作接,改变运动式、短暂式的合作治理方式,落实“谁考核、谁监测”,压实网格属地治理职责。充分发挥各地监测监控中心或者指挥调度中心等机构作用力形成跨部门、网格化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职能和责任的碎片化、分散化局面,更好发挥协同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