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关于加强系统规划推动江苏滨海湿地高效利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关于加强系统规划推动江苏滨海湿地高效利用的建议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江苏滨海湿地总面积98.6万公顷,占全国滨海湿地面积的18%,是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沿海地区的叠加推进,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挑战。新一轮区域规划中沿海地区重大通道和港口枢纽建设、钢铁石化重大项目布局、滩涂围垦和沿海地区养殖扩张、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都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整体性、长期性、系统性机制缺位,也进一步影响了滨海湿地修复和保护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为此,我们建议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作用,构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高标准保护、高质量修复和高效利用“三高”模式,从而促进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规划

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滨海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纳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从省级层面统筹编制落实十四五期间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具体行动方案,加快制定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国家公园建设、国际重要湿地建设及原生物种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的区域布局、重点内容和建设任务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加快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制定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养殖塘等人工设施清退计划,统筹开展现有湿地生态系统中光滩、潮沟、浅水水域、林地等区域的修复工程,明确项目实施区域、细化目标任务、落实项目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和高效利用。

二、建立和完善江苏省滨海湿地动态监测管理信息平台

整合湿地管理、科研相关力量,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集监测、评估、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滨海湿地综合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滨海湿地资料数据库,对滨海湿地重要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等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分析,为我省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平台;定期开展滨海湿地专项调查,针对重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全方位开展湿地长期性、动态性调查,对湿地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根据湿地重要性和受威胁因素等综合状况对湿地开展分级保护和管理。

三、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国际一流滨海湿地保护开发利用新模式

依托省内湿地科研机构,设立滨海湿地研究专项资金,建设省部级滨海湿地生态定位观察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成果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控、湿地高效利用模式等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健康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遴选有代表性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域,开展湿地高效利用和修复模式创新和示范,打造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滨海湿地保护和高效利用模式,提升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四、健全多元化生态修复资金投入机制

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经费支持,建立上下联动的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保障体系。设立“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事关生态安全战略全局、跨区域的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健全资金使用保障和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与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相适应。根据谁修复谁受益原则,制定激励政策,运用特许经营、财政贴息、权益置换等手段,探索和鼓励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加入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具体办法。健全湿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盘活各类生态资源,探索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养老、生物能源等各类特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修复保护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