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信息范文:“新基建”要有更多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0-09-0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逐步回归正轨,复产复工进入“快车道”,“新基建”站上风口,正成为新经济重要增长点。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有观点认为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相比,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也启动了一批“新基建”,这对我们的政策制定有哪些启示?

一是开展“以工代赈”。罗斯福上台初期,就开始搞“以工代赈”的基础建设,比起直接发钱补贴,“以工代赈”可能成本更高,却能让受助者“从有意义的工作中获得尊严”,树立自食其力的社会价值观。

二是避免“国进民退”。“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是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项目,尽量避免与民营企业展开竞争的项目,如“平民保育团”项目,每年组织20~30万的19~24岁的失业男性,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进行自然资源保育工作。美国政府提供免费食宿和服装,每月发30美元的维生薪资,其中25美元须寄给家人;业余时间对这些年轻人开展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这项措施减少了城市的失业率和犯罪率,年轻人有工作有收入,还能供养家人,美国的水土保持和环境破坏状况也得到改善。

三是推进公共事业。成立公共事业振兴署,尽可能多样地开展对公众有益的项目,如高速公路、环境养护、水利设施、公共卫生维护、森林再造、防洪减灾等,甚至包括流浪狗收容站、图书馆等在困难时期看来“华而不实”的项目。这些项目几乎无所不包,使得普通劳工与教师、作家、艺术家等几乎所有职业都能从中受益。一度被批评为因人设事、乱花钱的流浪狗收容站,因为大大减少了狗咬人事件和狂犬病患者,最终获得民众赞誉。

基础设施建设投向什么项目?一句话,就是要铺垫国家未来繁荣的基础。长期以来,对于加大基础建设投资都有一种质疑,投资会不会过剩?但从“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来看,可以把基础设施投资的概念拓宽一些,图书馆、博物馆,国家公园,乃至流浪狗收容站,这些设施在中国远远谈不上饱和,甚至显得稀缺。全美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数量在“罗斯福新政”时大量新建,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国图书馆数量的5倍,这些文化基础建设投资,对加强美国“软实力”大有裨益。历史实践证明,时间越长,“罗斯福新政”中那些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的项目,越会显出其社会效益。

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建议立刻扩展外延,增加其文化内涵。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和高速公路、港口、码头一样,都是我们未来繁荣的基础,甚至是基础的基础,应该广而建设。

(社省委调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