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新人新作: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 要重视激发国企创新潜能

发布时间:2020-08-2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够促使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融合,更好地发挥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和杠杆作用。但受到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国企自主创新方面呈现出活力不足、成效不彰状态。

调研发现,当前国企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技术遏制导致的自主创新动力缺乏。技术遏制趋向隐蔽化,如依靠国外专利授权(或技术引进)进行国内制造的这一类企业,国外企业对核心关键零部件进行技术封锁,每制造一台(套)设备,其核心关键零部件就必须强制进口或指定国外供方,这就切断了技术创新的源动力。

2.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健全。很多国企尤其是依靠国外专利授权(或技术引进)进行国内制造的企业,停留在完成指标任务上,缺乏实际效果。每年国产化指标、产学研指标都需先报计划,批准后执行。很多技术创新因出现的时间点不对或计划、资源不够,只能停留在纸面状态。

3.研发投入水平不精准。很多国企研发投入强度一般、结构单一、基础研究投入很少。很多企业将研发部门人员薪酬、差旅费用、会议费用甚至文件装订等全部纳入到研发投入当中,实验室及设备采购、信息化软硬件采购等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投入占比不多。

4.创新考核机制不健全。很多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三大计划层层下压,指标落到最小的管理单元(科室或小组),创新考核成了应付任务。非职务技术序列晋升通道长期未能对基层技术人才开放,对技术创新成果肯定更多还体现在个人荣誉层面,对技术成果转化的奖励也没有有效落实。

为此,建议:

1.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成果科学评价体系。逐步降低指标和计划色彩,建议参照“两化融合”贯标成功模式和经验进行技术创新体系评价。从硬件、软件、组织架构、制度执行、成果价值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有效评价。;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企业非职务技术序列建设和推进工作,确保有技术特长、有业绩贡献、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得到认可与肯定。将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个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考评、褒奖评先等挂钩。

2.构建国有企业主导的联合创新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引领行业技术创新,通过将技术创新能力和订单业务挂钩,引导关联中小企业实现双赢,进一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技术创新水平。取消计划与指标,鼓励更多双向选择与对接,鼓励从“自己研”向“指导研”过度,鼓励研究资源外借和充分利用,系统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3.提升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管理水平。对研发投入实施项目化管理。建议从先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向项目研发投入转变,可以参考先进国家创新体系模式,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更加精准地支持研发需求和技术创新孵化。资金投入要有倾向性,更多侧重于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元素建设(实验室及器材、信息化软硬件、技术文献资料、研发材料与工具、健康与安全等)。特别是“新基建”相关应用与制造方向,要在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

4.完善科研投入评价机制。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类别要明严格审计,避免滥竽充数。对研发损耗、实验室设备采购与更新、信息化软硬件采购与更新等刚性投入要精确计算,引导企业将有限的研发资源用在刀刃上。对研发成果转化进行科学评价,指标量化,为后续评价、考核、决策和激励提供科学依据。

 

 (社省委调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