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信息范文:建议改进防疫重点地区市内交通应急管控

发布时间:2020-04-2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当前,各地疫情防控升级,武汉已封闭离汉公共交通路径,市内的公共运输系统已全部停止。但伴随市内公共运输“停摆”,引发一系列问题:

1.困难群体特别难。市内公共运输“停摆”,居民出行不便,必然会加剧群众反复囤积日常消费品。管控升级当天,武汉曾出现社区超市被抢购一空的情况,目前虽有改善,但老弱群体,特别是独居、残障家庭,本无自备车辆,全靠公共交通维系平日出行采买、就医。当前特殊情况下,相比普通市民更为困难。

2.医务人员到岗难。公共交通关闭,影响应急防控人员到岗,特别是医护人员执行的是倒班制。武汉城市大,涉及地铁、公交、轮渡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公共交通停运对于医护人员上班造成严重困难。据部分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反映:平时依赖公共交通的部分医务人员,已出现无法正常上班情况,只能靠步行、电动车前往。武汉市内唯一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司机听闻目的地是医院有拒载情况。

3.临时措施为继难。针对相关问题,武汉市出台了相关举措,市公交集团组建应急车队24待命服从市统一调度;省道路客运集团组建应急车队,负责枢纽地区抵汉乘客送至市区;整合全市网约车和出租车力量成立应急车队,由市统一调度,满足应急需要;组织货运车辆应急力量,保障城市物资运输。但武汉日常公共交通运输量为680万人次,每天进城的公路货物运输量约106万吨,目前的应急手段实属杯水车薪。

同时,自上而下的条线管理,将公共车辆以及物资供应等资源集中于顶层的应急指挥部进行统一调配,无法满足庞大而零散的需求,如数以十万计的商贸物流通道人员上班,大量的超市、加油站、电站、水站、煤气站的服务人员到岗等。此外,资源集中型的应急管理模式反应速度慢,很难应对市民在突发其他急症就诊的需求。

为此,建议:

1.对于疫情防控,地方应针对自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交通应急管控方式。对武汉等大城市,交通应急管控可采取条块分割、区块管理的模式,以现有派出所为单位进行分割,成立基本的管理单位,由派出所所长和基层社区管理人员作为主要管理人员。每个管理单位的管辖面积直径控制在一公里内,统筹单位内的物资供应及交通出行需求。每个单位内优先设定各自的物资补给点,如各自的地标式超市,政府优先保证物资供应。在管理单位内部设置一到两个交通出行点,市民可24小时到此申请使用交通工具,保证重点人群出行要求,对非必要出行诉求,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分割小,人头熟”,此模式也能增强管理单位内部防疫管控。条线上,防控总指挥部“抓总”,根据各管理单位诉求,统筹公共资源及物资调配。即便模式运转初期有问题,也局限小范围内,不至于形成扩散。

2.鉴于目前疫情潜伏期及春运情况,应加强交通枢纽节点上的疫情监测,最大程度减少潜伏期内未出现症状的感染人员回程传播扩散。同时,全国高校、中小学继续暂缓开学,防控“宁过勿不及”,以可估的代价遏制疫情蔓延。

                                                                                                                                                     (社省委调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