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涝灾害过后动物防疫工作特殊性处理的建议
九三学社江苏省连云港市委会成员、市畜牧兽医站总兽医师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张洪让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遭受数十年来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做好洪灾过后的动物防疫工作是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重要工作,也是灾区重建家园的重要基础工作。灾后动物防疫工作主要集中在3大方面:即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动物的免疫接种和消毒工作。然而,洪涝灾害不同于地震、暴风等其他自然灾害,因而洪涝灾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如按常规方法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潜伏着扩散病原和导致次生灾害发生的危险。笔者根据自身30余年动物防疫工作的经历体会,特向有灾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动物防疫机构提出如下建议:
一、动物的尸体无害化处理:
1、洪灾导致的动物死亡,大多为水淹、水呛而死亡,动物尸体大多被洪水涨腹和污染,,且时处夏季气温较高,极易在很短时间里腐烂变质,因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时间很紧迫。
2、洪灾大多发生于地势低洼地区或者是地处泻洪地区、堤坝下游地区等,而目前大多数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常规方法是深埋,显然在这类地区用深埋法处理动物尸体是不科学的。因为次年(或下一次)的洪水很可能将以往掩埋的动物尸体残核连同病原体冲出地面,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又因目前大多数地区没有化制(如焚烧炉)设备,因此,灾后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应实施先焚烧后深埋,起码在焚烧的过程中将病原杀死。
从长远工作作想,以县和中心乡镇为单位,逐步完善动物尸体焚化炉或兴建特种垃圾(动物尸体、其他毒物)处理厂是一项战略决策。
二、幸存动物及新引进动物的免疫接种:
1、对灾区幸存动物,由于其中许多动物程度不同遭雨淋、水浸,饥饿等危害,机体处于抵抗力低下状态,有的甚或已处于染病的潜伏期。因此,对这类动物应当先检疫,确保无病和恢复体能后再行疫苗注射。
2、对新引进动物,动物必须从非疫区引进,引进时必须经过当地兽医人员的检疫;尤其是种用动物必须肼行法定疫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方可引进。新引进的动物须隔离饲养7-10天后,确保处于健康状态下方可免疫接种。
三、消毒工作:
该项工作面广量大,无论是动物尸体污染的环境消毒,圈舍、养殖场地等养殖环境消毒,可是舍的带畜禽消毒,都是不可忽视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由兽医人员组织或指导下实施。
1、洪灾过后,垃圾遍地,漂浮物多多。上述所有环境必须先行打扫干净后方可消毒,防止有机物阻断和降解消毒药的药效作用。
2、圈舍内的带畜禽消毒,同样需先行打扫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后,特别是动物体身上(指猪、牛等大中动物)的粪污均应处理干净后方可进行药物喷洒消毒。
上一篇:尽快建立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