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庆”活动优秀征文】淳淳律师情
淳淳律师情
——感悟常州的法制化进程
朱风
记得在文革后不久曾看过一部印度电影《流浪者之歌》,深为片中美丽热情,善良执着的女律师丽达所折服,恨不得也立即成为一名叱诧风云的法律卫士。没想到很快就美梦成真了,为了尽快改善当时律师业人员奇缺的局面,常州市司法局于1984年春率先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法律工作者。全仗着妹妹千方百计借来的一本《法律问答三百题》(这在当时已实属不易),花三天时间硬啃死背,怀着义无反顾的豪情投身到市一中考场的滚滚人流中。三场笔试完毕,口试亦顺利过关,我终于成了一名常州市司法局的法律工作者,从此开始了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律师事业。在这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回顾和常州法制一起走过的二十五年历程,我百感交集······
跨进司法局的大门,迎接我们的几乎是年近半百的老师,如齐韶律师、周敏盛律师、徐牧之老先生等。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律师,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师们,拨乱反正之初,就又纷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律师岗位,为再建一个法治化社会挥下了第一稿。当年,在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眼里,老师们个个“身怀绝技”:周敏盛主任,思路清晰敏捷,语言犀利风趣。跟着他开庭不亚于免费听一场精彩的演讲;齐老律师,精研业务,著书立说,凡有疑难问题,均可求其解惑,可谓全所人的“活辞典”;牧羊先生徐牧之律师,则是个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从来就不乏慕名上门的当事人客户;总之,在我的律师生涯中,这些可敬的老师们都从许多方面给了年轻的我们以很多的启迪。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律师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忠诚无怨,甘做一颗颗铺路石子。他们的汗水都洒在了我们祖国法制化进程的大道上,虽然现在他们已年逾古稀,有的已驾鹤西去,但他们却将中国法制化的火炬点燃,并将之传到了下一代的手中,让我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1984年五月,我和其他11位来自不同单位的青年男女一起走进市司法局的大门,当上了向往已久的法律工作者。1985年,又有十五位同样年轻的新成员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这就是业内人士常常称呼的“84、85届”。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两届人”是目前全市律师行业的主力军,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法制化进程的见证人。当年的常州城只有一个法律顾问处(青果窄巷38号)。三进庭院的老式建筑,白墙黑檐亮瓦,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生机勃勃的青年男女,连房上的鸟雀都觉得诧异,我们的老师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这些“不懂法”的娃娃们训练成可以出庭的“斗士”:上大课集中培训,一对一逐个传授,急起来拍桌子,气起来吹胡子······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娃娃们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们中还的确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何可,在刑庭上唇枪舌剑,锋芒毕露,人称“何铁嘴”;顾梦,办起民事案件细致周全,让当事人心安;王建军,不久后就当上主任助理,成了我们的领导,而且在开庭时亦颇有些老周主任的风格和辩才;还有认真的善良、刻苦的志强、聪明的闻毅、严谨的老莫、善变的国伟、宽厚的克平······
如果说我们这两代人是法制化道路上的地基和铺路石子,那么,在我们的上面还有着千千万万根优质的枕木和钢轨,这就是新一代朝气蓬勃的年轻律师。放眼望去,各个社会领域里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从传统的民商事诉讼代理和刑事案件辩护,到作为法律顾问出任企业“高参”;从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到谈判桌上的侃侃而谈;从在国内用有良好的客户群,到开拓向海外各国发展······70后、80后的年轻律师们从不甘寂寞,从不怕困难,他们要的就两个字“奋斗”!他们几乎都出自我国一流的名校,受过最系统的法律甚至还有英语或其他专业的教育,同时还是被称誉为“高考中的高考”的司法考试制度甄选打磨成了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级人才。我坚信民主与法制化的接力棒会因他们跑得更快、更远、更稳······再过十年、二十年,半个世纪······我们的法制将更健全,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我们的国家将更兴旺!
二十多年的岁月,带走的是我们的青春年华,带来的是法制建设的成就。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我,奋斗过;我,努力过!我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法制化进程的见证人!她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有我的心血在里面!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