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优秀征文】公交优先,市民优先,建设和谐新常州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支社 陈惠萍
[内容提要]公交优先是我国为解决城市交通而提出的一个国策,常州市在实施公交优先策略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常州的理念,确定了优先发展公交的“六大”举措,建设成了江苏第一条快速公交线,并降低票价,让更多市民体验公交优先的优越性。并倡导设立“公交爱心基金”,关心困难职工,充分体现政府的亲民政策。常州公共交通已成为和谐常州的一个缩影。
2008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了!这是江苏省第一条快速公交线,也是继北京、杭州之后的全国第三条真正意义的快速公交线。
常州快速公交线的开通,是常州市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打造以快速公交为主导的公交都市的突破性进展,是常州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战略之举,也是常州市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成果。
一、公交优先是一大良策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的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10月,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一时间,“城市公交优先”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意见》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一系列“扶助”政策,包括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规范专项经济补偿,确立公交路权优先,建立低票价补贴机制等等。我们认为,这是以人为本的良政,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善治之策。
明确公交优先,绝不仅仅是出于交通本身的考虑。在城市居民中,有车一族只是少数。那些每天乘坐着公交车穿行于城市之间的大多数人,是城市的主体。关心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城市交通的重点放在他们身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对城市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二、常州市政府推行公交优先策略
常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同样把公交优先放到了重要战略地位。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市长王伟成强调指出,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大举措,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改善人居环境、造福常州人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公交优先就是市民优先。为此,市委、市政府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6年12月12日,常州市召开“建好咱们的家园,管好我们的城市”动员会,优先发展公交被提上重要日程。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围绕“公交优先”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2007年1 月3日,还在元旦休假期间,王伟成市长 就带领常州市的一些干部星夜兼程到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考察,根据北京、杭州等地实施快速交通的经验,结合本市实际,形成了常州市优先发展公交的初步方案,并多次研讨此方案的可操作性。2007年1月12日,常州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常州市2007年公交优先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了优先发展公交的“六大”举措,即:降低票价,优惠市民;增加车辆,提高档次;科学规划,优化线网;专道提速,确保准点;市区城乡,公交一体。以此来发展公交,方便市民。
为实施惠民、便民政策,常州市政府对公交车的票价进行了大幅度下降,使常州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实行低票价的城市。为了让老百姓早日得到实惠,全市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从2007年1月15日起,降低空调车票价,空调公交车票价与普通车并轨,投币一元;第二阶段从2007年3月1日起,把原来所有刷IC卡打九折优惠的调整为刷卡打六折,学生卡实行三折优惠,老年卡二折优惠;第三阶段从2007年7月1日起,对还未安装刷卡机并实行一票制的公交线路安装好刷卡机并实施票价优惠政策。除此以外,市委、市政府还新增215辆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新型空调车,以改善市民乘车环境,使常州建城区空调车比例突破了36%;至2007年12月底,常州共开辟18条线路,调整、优化33条线路; 2007年2月1日,在一些路段开辟了专用车道,尽可能确保公交车的准点;2007年9月21日,5条新辟公交线取代了“最后的中巴”,自此,常州市全面实现公交一体化,这也为常州市区公交线路的优化组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7年2月8日,常州公交服务中心的正式启用;8月10日,常州公交举行首批运营线路星级驾驶员授牌仪式,正式推出驾驶员星级服务制,使公交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政府财力大幅度倾斜公共交通事业。2007年,市财政局用于优先发展公交的专用款项,用以改善乘车环境、运行环境和服务环境,包括增加公交设施、改变路况等的投资,从1亿元增加到7.5亿元,足以证明政府对公交的投入力度。
六项举措的实施,常州市2007年公交的运行和服务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三、常州快速公交一号线成为靓丽一景
常州快速公交一号线项目是2007年优先发展公交“六项”举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州的城市规模、现有道路建设及交通情况决定了常州建设快速公交走廊。自2007年5月23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通过专家组评审后,于5月24日破土动工,2007年12月底竣工。它共设23对中间站,两个首末站,并配有B11、B12、B13三条支线,车辆分别采用瑞典高前端技术生产的常隆城市客车和引进德国MAN技术生产的丹东黄海高档快速公交客车两种车型。简洁漂亮的外观、颇具人性化的设计、绿色环保的性能、合理的线网布局、智能化的优质服务将给乘客带来非常舒适、安全的乘车感受。以下四大特点使其成为和谐常州的靓丽风景线:
第一、专用道设在路中间:与放在道路两侧相比,这样可以减少其他车辆的干扰,站台形式灵活与支线车可以同台换乘,充分体现快速公交快速、安全、准点和便捷的特点,也便于将来道路的拓宽。
第二、车辆右开门:快速公交车道设置于道路中央,快速公交车站设置于专用道两侧,为路中式,利用人行道上下乘客,便于车辆的调度。
第三、与支线车同台换乘:它采用了组合线路的运营模式,即由一号线和三条支线所组成,并实施快速公交主线和支线“同台同向”免费换乘的方式,因此,一张低价票可以到达一个区域的任何地方,市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同时,也提高了运能,实现了公交运行的专道、快速。
第四、现代流线型中间站:常州快速公交站台设计方案是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从48个方案中经过专家投票精心挑选出来的,其特点是站台采用钢结构形式,玻璃钢外壳,既体现了现代科技和建筑的美感,又实现了站台遮雨、挡风和遮阳的实际功用。塑造了流线形的都市快车形象,体现出快速化、高效化的特点。
四、公交优先让常州市民初尝甜头
这几年,常州大力发展公交,一举投入了十几亿元,开通全省首条快速公交线路,同时大幅降低票价。如今,常州公交客运量日达80万人次,比过去增长了20%,公交出行率上升至21.3%,其中快速公交线每天出行7万人次,相当于半条地铁线的客运量,常州城区拥堵状况已大大缓解。
常州统计局城调队受常州公交集团公司委托,组织开展了《常州市快速公交乘客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乘客对政府建造快速公交的举措,给予了较高评价,其中感到 “很满意”的236人,占受访乘客总人数的44.5%;感到“满意”的248人,占46.8%;“基本满意”的38人,占7.2%;“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各4人,分别占0.8%,受访乘客对政府建造“快速公交”举措的总体赞同度为86.7%。四川巴士网1t9R B4i%aI5O7V z快速公交营运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为85.5%。调查中,乘客对乘坐快速公交的总体评价,认为“很满意”的192人,占受访乘客总人数的36.2%;认为“满意”的293人,占55.3%;认为“基本满意”的44人,占8.3%;认为“很不满意”的1人,占0.2%,受访乘客对快速公交营运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5.5%。快速公交票价、设施环境和服务水平最令乘客满意。在调查列出评价快速公交服务的六项具体内容中,乘客满意度最高的是快速公交的票价,满意度达91.8%;其次是车辆设施及车内环境,满意度为86.5%;第三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服务水平,满意度为85.3%;满意度列后三位的依次是行车时间间隔、站台设置及信息标志、首末班车时间设置,满意度分别为84.0%、80.7%和78.2%。
五、设立公交爱心基金,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常州
“公交优先”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但是,全市仍然有部分职工乘坐公交有经济困难。江苏新城集团主动找到市总工会,提出了捐资500万,成立“公交爱心基金”的动议。
公交爱心卡面值300元,制作非常漂亮、别致,正面是“新城公交爱心卡,江苏新城集团倾情资助”,另一面是四句温馨的话语“常州是我家、公交靠大家、新城献爱心、心连你我他”。
王伟成市长在谈到公交优先时说,公交优先就是市民优先;市民优先就是困难职工优先;困难职工优先就是困难职工乘公交,不用自己掏腰包。朴实的语言代表了政府以人为本的亲民政策,也反映了政府建设和谐常州的决心和行动。
票价的降低、车辆的增加、线路的优化、投入的增大……各种数据的变化,是常州市委、市政府“民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常州六项公交优先举措的实施,方便了百姓,惠泽了市民,常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相信常州公交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