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优秀征文】改革开放给妇幼保健带来了春天

发布时间:2008-09-0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卫支社  蒋健

    妇幼保健工作,关系到占人口三分之二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关系到人口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妇幼保健工作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回顾过去所走过的路,真是让人心潮膨湃,感慨万千。
    在解放前,我市没有妇幼保健机构,全常州仅有二十多名开业助产医士,孕妇分娩就象过“鬼门关”,一旦难产大人和小孩就保不住了。所以,民间常说:“女人生孩子,一只脚在产房里,另一只脚在棺材里”,妇女和儿童的生命根本得不到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于1952年成立了常州市妇幼保健所。虽然当时只有几间房和几名医务人员,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每一位妇幼保健人员靠尺子量,木听筒听,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最基本的保健服务。她们还走街穿巷,宣传母婴保健知识和新法接生的好处,动员孕妇到医院分娩,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全市的住院分娩率上升到96%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5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正在30/1000。在“文革”期间机构被取消,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孕产妇得不到定期检查,妊娠合并症得不到及时治疗,致使胎儿窒息 、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 、继发感染等等时有发生,母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人员、设备和经费得不到保证,长期处于初级保健阶段。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龙城大地的时候,给我市的妇幼保健工作也带来了春天。1979年市政府拨专款建造了建筑面积430平方米的新妇保所,配备了二十多名专业人员,购进了新的仪器设备,还建立了区妇幼保健站,形成了保健网络,使我市的妇幼保健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1995年5月,妇保所再次搬迁扩建,建筑面积达2280m2,业务用房1500m2,开设了儿保科、妇保科、检验科。主要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妇女和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婚前医学检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把“预防为主”们卫生方针落入到千家万户,确保母婴安康家庭幸福。我市的各个区县也纷纷成立了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保健网,保证了全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2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正在12~18/1000,母婴安全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2003年底,常州市妇保所与常州市妇产医院合并,成立了保健部,设有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生殖健康科,社区保健科四个一级科室,还下设了儿童心理、儿童营养、儿童眼保健、儿童口腔保健、孕妇营养、孕妇心理、更年期保健、妇女病防治等二十个二级专科。在儿童保健方面,开展了生长发育的系统监测、气质测定、多动症防治、儿童营养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和危重儿的抢救,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保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进入青春期后也要进行青春期保健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在妇女保健方面,结婚前要做婚前医学检查,怀孕前要做孕前检查,怀孕后要做定期产前检查,尤其加强了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开辟了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大大降低了孕产妇的死亡率。产后要做产后康复,以后还要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 ,妇女心理和营养咨询 ,更年期和老年期保健。
    如今,我市有8家专业妇幼保健机构,其中三等甲级妇幼保健院1家,甲级妇幼保健所3家,等级托幼机构超百家,使妇幼保健的服务范围大大拓宽,保健的技术水平也突飞猛进。目前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正在8/1000,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每一位妇女和儿童都能享受到全面、连续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沐浴在伟大改革的春风里。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常州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亲力者和见证者,我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坚信: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大好形势下,我市的妇幼保健事业一定会再创辉煌,一幅母婴安康,家庭和谐,健康长寿,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前景,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