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语言学大家黎锦熙
▲黎锦熙 黎锦熙是语言学家,著有《新著国语文法》。这部书对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建立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是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开山之作,影响至巨,甚至在日本汉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商务印书馆印行的《黎锦熙语言学论文集》收入黎锦熙语言学论文27篇,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语言文字学总论、文字学、音韵学及语音学、训诂学及辞书学、语法学、修辞学。这六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是黎锦熙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从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来看,黎锦熙虽然以现代汉语语法著名学林,但他的研究贯通古今,又横跨语言学的多个领域。除了《新著国语文法》,他的《比较文法》也是较早“会古今之要,通中外之邮”的语法学著作之一,为此后的语言比较研究提供了方法和范式。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黎锦熙都很重视语言学的普及,编写教材、绘制图解,比如因应时代和中等学校教学需要,黎锦熙编了《诸葛亮出师表的总表解》《矛盾论语法图解分析》等,同时自己编写或和自己的学生编写、出版了一批语法教材,为语言学与语法学的深入研究与普及做了很多工作。 黎锦熙在文字学、文献学、方志学等也有诸多成果,如他编有新部首,编著有《元杂剧总集曲目表》(1931年)、《三十年来中等学校国文选本书目提要》《两宋理学两派五家选目并叙例》(1933年)、《绍述官话字母的书报录要》(1934年)等目录学著作。 抗战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学校内迁,组建西北联合大学,黎锦熙在担任繁重的行政职务和教学工作之余,还对地方文化进行了系统挖掘和研究,主编陕西省城固、同官、宜川、洛川、中部等5部县志,编有《同官地质矿工志》等专门志书。出版《方志今议》,提出了“明三术、立两标、广四用、除四障”的方志编纂原则。又编纂《齐白石年谱》,辑录刊发齐白石诗作,在保存齐白石学术史料方面作出很重要的贡献。 黎锦熙在文学史、佛学、哲学等诸多领域也卓有建树。著名语言学家郭绍虞评价黎锦熙“专而能通,博而反约”,张清常教授评价黎锦熙“为学以济世为先,以启迪后学为重”。 黎锦熙记了75年的日记,从1903到1978年,几乎没有间断,这份坚持的精神也值得后学景仰。黎锦熙长期在学校担任教职,培养了诸多专家学者。如同样是九三学社早期成员的方国瑜、张拱贵、吴奔星都得到了黎锦熙的学术真传和精神感召。1945年,台湾光复,当时的教育部在台湾设立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黎门弟子100余人前往台湾,为国语运动作了很多成绩。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九三学社代表,前排左一为黎锦熙。 作为九三人,黎锦熙时刻站在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高度,为保护北京古城、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推动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才智,直到其生命最后一刻。 黎锦熙是一代语言学大家、九三学社先贤的代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学术规划、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持久性,在文明互鉴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在区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方面,都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团结报》2024年2月1日7版 作者:郭万青 作者单位:九三学社河北唐山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