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浓墨挥洒写意人生

发布时间:2011-09-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建社65周年优秀社员华人德事迹

苏州市委会

 

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系终身教授白谦慎和华人德是北大同级校友,因为书法结缘成为朋友,他说:中国书法史研究走向深入和细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而这一趋势又是由一批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所带动的,华人德正是这批中青年学者中的代表之一。华人德是在碑学书法方面很有造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史研究也围绕着碑学展开。

1947年华人德出生在无锡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文革期间因为成分不好,很多的时间,眼不见为净的他就躲在家里写字、写字,再写字。他心里很坦然,把练字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不像别的知青那样爱串门,除了做家务和种地,所有的时间拿来练字。

1977年,高考恢复,因为年龄的限制,华人德与那一年的高考无缘,1978年春天,他得知这一年的高考没有年龄限制了,于是停工复习两个星期,走进了考场。他以441分成为盐城地区的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在北大四年的学习之余,华人德充分利用北大图书馆这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北大图书馆中保存有自晚清以来,众多藏家寄存于图书馆中的各类碑帖,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柳风堂(张之洞)和艺风堂(缪荃孙)的旧藏。他在图书馆整理这些资料时,就一边整理,一边学习和观赏。如入宝山的经历,大大开拓了他的视野,也为他此后的书法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人德认为写字和做人一样都得有主见。曾经有他的老师认为,汉魏碑刻这样高古的字很难被一般人欣赏,所以要他学会写两手字,特别是那种工整漂亮的字,比如文徵明的字就是雅俗共赏,认为华人德可以学学。但是,华人德的想法却十分坚定:书品可以各有所爱,高古之字更符合我的个性,唐人之后的字我不学。艺术要有个性,不能随大流,反过来说,你找准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方向,认真的走下去,比之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1995年,华人德撰写的《论东晋墓志兼及兰亭论辩》发表于台北的《故宫学术季刊》,尔后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的《中世纪早期研究季刊》上发表,获得东西方学术界的好评

2003年他被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聘为首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并在吉林大学作名家讲座。五年中,他出版专著4部,论文15篇,其中发表在权威核心期刊1篇,核心期刊8篇,港台国外期刊和论文4篇。由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200111月出版《中国书法名家技法:华人德书法艺术及技法》VCD光盘(110)一盒。他负责部省级科研项目2个、市厅级科研项目2个、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1个;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4次,提交学术论文并作讲演;出国讲学1次,到台湾讲学1次。

华人德同志工作刻苦努力,事业发展辉煌,成果频频获奖。2001年获得由苏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苏州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得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颁发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和“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编辑出版奖”,“兰亭奖”是中国书法最高奖,与“金鸡奖”、“金鹰奖”、“梅花奖”相同,华人德同志是唯一的同时获得两个奖项的一位获奖者;2003年《中国书法史》七卷本获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华人德同志撰写其中的《两汉卷》;2004年获得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苏州市文学艺术奖”;2002年获得苏州大学“第三届苏州大学大陆产业科研成果奖”。

华人德同志198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苏州大学校本部支社副主委、九三学社苏州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苏州市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委员。他所承担的社会职务中还有: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等职。

华人德同志认真参与社内各项活动, 2003年获得苏州市九三学社和苏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和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征文活动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近年来多次受到社市委和社省委的表彰,2010年被社中央表彰为优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