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多党合作理论研修班学习体会
陆兆新
2010年4月14日至4月25日我参加了省委统战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江苏省多党合作理论”研修班,通过聆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代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际形势和台海问题”、“高技术战争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落实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开展对达赖集团斗争”等报告,收获匪浅。对我国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形势有了更广泛的了解,进一步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确性。在此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1、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趋势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啥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是以某个人或某个政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国,只有能够满足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的政党制度,才具有存在的现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它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因此,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坚持这一政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是民族复兴和崛起的必要保证。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它既吸收了一党制和多党制的长处,又扬弃了一党制和多党制的弊端。一党制的长处就是它比较稳定、比较有效率,它的弊端则是没有其他党派的监督,因而也就有可能走向僵化、腐败。我们从前苏联继承了一党制的长处,又在制度上避免其不利的方面。同时,多党合作也是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多党制,一方面借鉴了多党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个长处,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多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弊端。所以,多党合作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出发,比较世界各国各种政党制度后做出的选择和创造。在多党合作制中,一方面,共产党的领导、执政,是主要的、主导的方面,另一方面又有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民主协商、互相监督、合作共事,这又有助于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举办奥运会、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地震的抗震救灾以及我国2009年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株独秀的经验表明,这种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崛起。
3. 加强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能力的建设
我国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参政议政的政党制度的基本架构已经具备。民主党派一方面通过党员担任政府、人大相关职务的直接参政的形式实现参政议政的职能,另一方面通过谈心、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与执政党就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决策问题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党派也可以通过人民政协、党派间的政治协商等形式对党和政府进行民主监督。民主党派通过调研等形式献计献策,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参政党的功能发挥距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的参政党的作用发挥还很不充分,更多的是停留在“智囊团”层次上。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层面上,对执政党与执政党领导的政府进行监督,最终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与执政党形成合力,达到监督的目的。
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发展对参政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政党应该认真贯彻1996年《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和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保证参政党的功能得到发挥。加强领导班子与后备干部的培养,合理发展组织,建立与完善参政党内的运行机制。
我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决议、方针、政策,把对形势的把握与国情的了解结合起来,积极参政议政,努力做好提案和社情民意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以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为己任,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