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服务护佑生命之舟――记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ICU主任胡敏红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部12楼,有个特殊的病房,门牌上标着“ICU”。它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病房,而是医院为提高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系数而成立的一个特殊医疗监护室。在这里收治的是一群命悬一线,急待救治的特殊患者,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作着抗争。这个监护室的主任就叫胡敏红。从医数十年来,她始终秉承“治病救人,质量第一,安全先行”宗旨,坚守在抗击死神、捍卫健康生命一线,以优质的服务为无数危重病人的生命之舟保驾护航。
一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这句话出自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也正是胡敏红主任的真实写照。在她看来,“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1991年,胡敏红从镇江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四院内科工作。2003年,她协助当时的科主任,组建医院重症监护室,并把重症监护新观念、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深静脉置管、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全静脉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有创血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技术、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技术等。2004年医院重症监护室正式成立,她亲自管理危重患者,经常几天几夜守在危重患者床旁而不能回家休息。她用自己精湛的重症监护技术挽回了许多患者的宝贵生命,提高了我院危急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更值得一提的是,自重症监护室成立以来,胡敏红主任除春节短暂休假几天外,平时的假节日从不休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重症监护室工作中,用辛勤的汗水、大量的心血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乐章。
二
胡主任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认为有了过硬的技术,才能救治成功更多的病人。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ICU先后成功引进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经皮气管切开术、经皮胃造瘘术、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床边血液透析等。这些新项目的开展使得ICU的监护水平进一步提高,也减轻了患者因治疗带来的诸多痛苦,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多年来,ICU成功救治了多名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有车祸以后深昏迷十多天的大学本科生;溺水以后呼吸心跳停止的高校学生;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年轻孕妇;中暑以后昏迷八天的部队战士;弥漫性腹膜炎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外伤患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孕妇;患脓毒症的外国医务工作人员;多例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等危重病人,其中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65%。一些病人已被前来会诊的专家提前宣判了“死刑”,但在胡主任带领的ICU全科人员共同努力下,终于将他们又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不得不说,能创造如此高质量的医学奇迹和ICU全体医护人员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孜孜追求是密不可分的。
三
给予病人最好的人文关怀也是胡主任所悉心追求的。她在遵循规范、提高医术的同时,还从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出发,给予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献出爱心、真心和耐心。
胡主任在查房时,她总认真关心着患者的每个细微之处:口腔、皮肤黏膜的清洁度和完整性,体位的舒适度,约束的松紧适宜,饮食情况,心理情况等,保证患者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
ICU曾经收治了一名身患脓毒症的几内亚卫生部的官员,毒素侵入血液,导致其中毒性心肌炎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免疫力极低,病情非常危重。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胡主任亲临一线,克服语言障碍,给予她极大的人文关怀。看到她情绪低落,胡敏红耐心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让她了解自己的病情,告诉她医院正在积极为她治疗,请她配合,她一定会康复出院的……细心的胡主任留意到她的饮食习惯与中国人不同,就专门请病员食堂为她订制了她爱吃的土豆、牛肉、面包等饮食。当她完全康复出院的时候,她紧紧拉着胡主任的手和她合影留念,并通过翻译一个劲地感谢胡主任对她的成功救治:“这次生病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感受到了中国高超的医疗水平!”
凭借一流的急救技术水平、一流的生命监测系统,凭借对病人极端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救治过程中充满情感的人文关怀,胡主任带领ICU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一名江南大学大四毕业生,游泳时不慎溺水来院抢救,脸色青紫,全身抽搐,呼吸骤停,血压为零,瞳孔偏大,处于深昏迷,心跳仅为正常人的1/2(40次左右),口鼻涌出大量血痰,生命危在旦夕。ICU会同急诊科在第一时间立即组织抢救,采取了气管插管促使其脑复苏,即刻行呼吸机治疗,采取了利尿降低颅内压抢救脑水肿等一系列急救措施。为了这个年轻生命将来的生存质量,救护中ICU医护人员做好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为病人冲洗角膜预防角膜炎;为防止经鼻导管插入性的鼻窦炎给予相关预防治疗;安排特护为病人活动四肢等。在胡主任的精心救治下,抢救第四天大学生奇迹般地舒醒了,且未发生常见的并发症。这四天四夜,是胡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守候在他床前,时刻监护病情变化。正是她的这份责任心和爱心使这名大学生在医院里平安了迎来了23岁的生日。家人感动地拉着胡主任的手一个劲地说:“你们救了孩子的命,更救了我们一家人”!
四
只求奉献,不求回报是胡主任心中的骄傲。超负荷的工作连着疲惫的心身,但她想着的是患者的需要。面对许多渴求健康的目光,她会用鼓励的眼神传递力量,用有力的双手搀扶着患者越过心灵的沼泽地,带给他们摆脱病魔的勇气和生存的信心。每当有危重患者亟待救治,胡主任总是会在最短时间内讨论和确立出治疗方案,争取给予患者高质量的生命救护;遇到病人病情危急,工作量又大时,默默地留下来帮忙,或是从家中赶来加班,已是胡主任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工作习惯和风气。无论工作有多忙,胡主任总能以医院的发展为重,与院部的各项工作部署协调一致,认真完成好各项指令性任务。所以,ICU不仅鲜有医疗纠纷出现,在上级的各种检查考核中也总是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位身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老人住进了ICU,他的儿子在每日一小时的探视时间中,真切感受到了胡主任带领下ICU的风格:一是快。高效,反应快……这里的医生,在和时间赛跑,用自已广博的专业技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二是负责。重症室床上躺着的,是一颗颗微弱的生命之火。医护人员,用自已的全部心力,一刻不停地关注着他们,没有丝毫的松懈……三是亲切感。进入重症室的,很多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医生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告诉病人家属。碰到死亡病例,医护人员及时做好安抚工作,让逝者安心离去。见惯生死的人们,在精神上有更多的升华,体现出了更多的人文亮点。重症室的护士经常给病人剪指甲、洗发、剃胡须,说一些关心的话……四是作风正。胡主任退红包的言语让病人家属感动:你们在重症室治疗花了不少钱,这个留着继续治病吧……这就是病人家属眼中的胡主任和她带领下的ICU。
的确,胡主任所做的一切说不上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却日复一日地组织着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一次次将生命岌岌可危的病人从死神手中拯救过来。而这一切,正是她的平常心使然。她的执着和信念就如一颗大树,风雨吹不倒,冰雪压不跨,有多大的压力,就有多大的动力,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