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跟党走 此生不渝赤子情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国难当头,他愤怒满胸膛;校园运动,他是积极分子;奔祖国家建设,他热血沸腾;投身统战,他难舍九三情。他叫吴重庆,是无锡一汽锡柴支社年过八旬的社员。在建党90周年之际,当笔者走进他、采访他时,却很难将眼前这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人与他那段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更难想到他曾是新中国第一批坦克T-34重要零件的设计者。耄耋之年,当回忆起自己的那段往事,他不禁热泪盈眶……
国破山河,他的幼小心灵被怒火灼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仅8岁的吴重庆随父母举家从南京迁到上海。随着上海租界周围大片土地的沦陷,弹丸之地的上海立即成为“孤岛”,失去了昔日的平静。每当夜晚,熊熊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好奇的他经常用长筒望远镜看日寇的飞机,目睹着飞机俯冲扔炸弹,从望远镜中,他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见几乎掠过屋顶的飞机里飞行员的脸,一声声巨响、一片片火光深深地刺痛着他那幼小的心。
“孤岛”内,到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救国热潮,许多民众团体成立了救济难民的募捐队、为抗日战士缝制棉衣的寒衣队、救死扶伤的救护队。而当时,在“岛”内,谢晋元的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英雄事迹传遍整个上海,受到鼓舞,吴重庆也经常与比自己长两岁的姐姐一起去看望正被软禁在上海集中营的谢晋元和他的军队,给他们送些日常生活品。而在每次的帮助中,总有一股强烈的复仇欲望冲击着他:中国人决不做亡国奴!
峥嵘岁月,他彻底接受了革命的洗礼。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全面挑起内战,将急待休养生息的全国人民再次置于水深火热中。在这种环境下,吴重庆带着苦闷和彷徨离家北上进入北大校园求学。有着五四光荣革命传统的北大校园内学生运动汹涌澎湃,斗争激烈,阵线分明,绝对主流是地下党领导的一些进步团体,如诗歌、歌咏、文学、政论等等。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吴重庆也参加了“大地歌咏队”,他们以唱革命歌曲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从国际歌到苏联歌,在广场、在大街、在校园,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随着“大地歌咏队”的名气越来越大,北大、清华、北师大、南开大学等越来越多的进步学生加入这支队伍,紧紧团结起来,从最初的唱革命歌曲,到街头贴标语、游行、请愿,在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中,吴重庆彻底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在强大的反动派面前,他慢慢认识到党领导的重要性,在一触即发的关头,它能够带领着广大学生避免流血冲突和无谓的牺牲。记得有一次,为抗议国民党抓捕并毒打12名在校学生,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广大学生上街游行,并在当时的“华北剿匪司令部”门前静坐示威,当部分学生展示被打学生的血衣时,游行队伍情绪激动,与警察一直僵持到半夜,矛盾一触即发,在重要的关头,在地下党部分领导的带动下,经过双方的协商,最终以学生方的获胜而告终。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是对蒋家王朝发起的一次又一次沉痛打击,也使青年吴重庆在迷茫和彷徨中,渐渐认清了中国的前途:在这黎明前的黑夜中,东方已露出一线曙光,他坚信这将化为一轮红日遍照中国大地,而他正张开双臂热切地期盼、渴望迎接着它的到来!
1949年10月1日,当目睹着新中国的第一面红旗冉冉升起时,他热血沸腾,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火热激情!那是一个青年在饱尝了旧中国的苦难,亲眼看见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后迸发出来的光与热。他坚信人生的道路尽管会有风霜雨雪,但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心中的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始终指引着他跟党走,无怨无悔,在新中国建设中自己定会有所作为。
奔赴建设第一线,他连去哪儿、上哪个部门都无暇问及。
转眼到了大学毕业工作分配,分配那一天,专门负责人事的干部在宣读名单后,甚至连“到什么地方去”、“到什么部门”等都无暇问及,吴重庆便匆匆打起背包就出发,踏上自己的工作岗位——第2机械工业部第6局。这是一家刚刚成立的专门从事新中国大型坦克制造的机构。报到后,他被分配在北京郊区长辛店的618厂,主要承担对我国第一批坦克T-34型坦克重要配件的设计。T-34型坦克的零配件当时都来自苏联进口,每年要耗费大量外汇,这些零件的国产化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约资金,而且还会迈出新中国坦克工业的第一步。无任何的实践经验,无任何的指点、帮助,甚至是对T-34型坦克毫无所知下,凭着对国防事业的献身精神,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开始了自己艰辛的摸索之路。618厂原是国民党装甲部队留下的修理厂,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每天吴重庆都忘我地工作到半夜,有好几次,因为过于劳累,半夜回宿舍,竟然走错了大门。就是在这样的边摸索、边学习、边实践、边锻炼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第一批坦克T-34型坦克的一些重要配件包括履带板、主动轮、负重轮、平衡肘等终于生产出来了!这是我国自制的首批坦克零件,成为我国坦克工业从维修走向制造的先声,在坦克工业史上有着非常重大意义。难以言表的巨大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有着前所未有的满足,至今,那段经历仍然历久弥新。在此期间,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他被任命为工程师,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得以重用。
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他与九三结下不解之缘。
在吴老的一生中,有一个人对他影响非常大,那就是他的五叔——吴桢,他是良师,是益友,也是吴重庆的启蒙人。在动荡的时局前,当青年吴重庆感到苦闷、彷徨时,五叔便与他一起议论国事,洞察分析,常使他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新中国成立后,吴桢加入了九三学社,并成为江苏省九三学社的领导。在他的影响下,在对许德珩等革命老前辈的仰慕下,1980年,吴重庆加入了九三学社,从此,他便与九三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为当时他所在的工作单位——无锡柴油机厂唯一的一名九三社员。因为他的出色工作表现,锡柴的一些优秀份子也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申请加入九三队伍,无锡柴油机厂的九三队伍越来越庞大。如今锡柴支社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余位社员的基层组织,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建功立业,多次受到工厂党委的表扬,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这就是吴重庆,他的一生朴实而不失本色,他的一生紧紧与党连心,他那充满传奇般人生经历正是千千万万中华热血儿女的人生写照,共和国的巍巍大厦正是由他们的一砖一瓦砌成的!
上一篇:追逐旭日光芒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