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潜心耕耘科教园地 尽情绽放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上午好!
在这普天同庆建党90周年的美好时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大家汇报自己12年来的科研教学工作。我汇报的题目是“潜心耕耘科教园地 尽情绽放精彩人生”。
我叫李崎,是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名普通教授和科研工作者,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和与传统酿造食品相关的科学研究。我也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耕耘在科技、教育的园地,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让自己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本人于1989年考入无锡轻工大学发酵工程系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期间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啤酒专家顾国贤教授,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啤酒酿造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博士毕业后,感动于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热爱,留校做了老师。12年来,由于导师的谆谆教诲、领导的热情关怀、组织的关心培养、同事的鼓励、家人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支持,让我快速地成长起来。在超额完成自己的本职科研工作外,自己的努力也同时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本人现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啤酒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啤酒国家特邀评委,高级酿酒师;在教师岗位上也较好地实现了从大学生到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从一名普通的助教长为副教授、教授、并取得了博士生导师资格,2008年担任了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学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分管研究生与国际交流工作。
啤酒是一种大众化的低酒精饮料,属于快速消费品。中国是一个啤酒消费大国,啤酒年产量达到4300万千升,啤酒年产值超过1300亿元,并且每年以较快速度递增,这给啤酒生产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中国的啤酒科技研发和创新却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啤酒设备大规模依赖进口,产品单一同质化,产品货架寿命低于进口产品,由此造成国产啤酒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十分之一,国产啤酒也较难打入国际市场。我在上大学之前,对啤酒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了解和认识,进到大学以后,尤其是到了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了解到了中国啤酒生产技术研发的落后状况。啤酒生产技术中蕴含的许多科学难题,激发了我浓厚的研究兴趣,于是暗下决心:要投身中国啤酒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兴趣和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硕博连读,并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国内自行培养的第一位啤酒酿造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由于江南大学轻工与技术的优势学科平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教育基础,营造了严谨的科研氛围,提供了宽松的科研环境,使得我在啤酒工艺、产品质量、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如鱼得水:从研究啤酒老化机理着手,探寻啤酒老化本质,采用自克隆技术提高啤酒酵母产谷胱甘肽水平,并由此建立了啤酒老化综合指标体系,目前该指标体系已在国内啤酒生产行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针对中国啤酒与洋啤酒口感差异的特点,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啤酒口味的柔和性、淡爽性与高浓酿造技术研究,终于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技术,经过推广运用,使啤酒口味的柔和性、淡爽性较好地满足了国人的口味,中国啤酒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为了保证啤酒饮用的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口感好,健康、安全的啤酒产品,开展了啤酒酿造原料及成品啤酒中生物毒素(呕吐素、生物胺等)的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啤酒生物毒素控制措施和监控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啤酒生产企业的一致好评,研究思路及成果受到各大啤酒厂家的借鉴和运用,有助于保证啤酒产品的安全性,使啤酒消费者喝得更加健康,更加放心。“十五”、“十一五以来,本人带领科研团队,先后主持并完成了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淀粉液化芽孢杆菌生产葡聚糖酶的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发酵食品生产用功能微生物的改良和发酵技术及优势传统啤酒类制造业关键技术与运用;国家863高技术项目——葡聚糖酶的规模化制备、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新型β-葡萄糖酶的高效制备及应用开发以及产学研合作等科研项目20余项,对提升中国啤酒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是第一要务。长期以来,无论科研任务多么繁忙,我都始终不忘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工程硕士班的课程,还是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我都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备课,并且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相长、教研相长”的教学思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启发和鼓励同学们一起思考、研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课堂包括教室、实验室及啤酒工厂的生产车间。近年来,经我指导并毕业的学生: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9名,工程硕士39名,本科生20名,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其中2005年和2006年毕业的硕士生已经分别成为英博百威啤酒公司佛山工厂和武汉工厂的总经理,还有多人成为啤酒企业的技术骨干。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荣智权奖教金和东方奖教金一等奖。我所在的研究室也成为研究生们非常向往的地方。
伴随着12年的教研工作,我也在不断成长和成熟。由于在科研教学方面的突出表现,组织上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并获得了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资助,江苏省高校“青篮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钱江学者特聘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我还是无锡市第十一届、十二届青联委员、九三学社江南大学基层委员会委员兼蠡南支社主委,江南大学青年教师协会主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硕的教研成果,体现了我人生的价值,绽放了我的人生精彩。我喜爱教研工作,尽管辛劳忙碌,但随着自己的科研成果一项项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每当自己的学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栋梁,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我将继续潜心耕耘在我喜爱的科教园地里,让我的人生绽放出更加鲜艳夺目的光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