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开往“幸福”的列车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为一个80后,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自己将近40岁的人生小山河,穿插在平凡生活中的旅行时光宛若散落在岁月角落里的珍珠,是最为珍贵甜蜜的记忆。 每段成长岁月皆伴着一程旅行,让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搭乘的是一辆开往“幸福”的列车,旅游地越来越远,视野越来越开阔,体验越来越丰富。

     我出生在江阴农村,童年的旅行,去的最多的是“希望的田野”。那时,我带着好奇的双眼,用脚丈量世界,田园风光已是旅行的全部。在师长们的引领下,我在紫色的蚕豆花里看见春光烂漫,在满是荷叶的池塘里窥见夏花绚烂,在金色的麦浪里瞥见秋叶静芜,在瑞雪纷飞中感受冬日静谧。这独享了四季风光似的记忆,如今回味,亦是可爱、可亲、可想念的。

      稍年长些,学校里组织旅游,摇摇晃晃的中巴车把我带到了80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典范——华西村。时至今日,我始终相信那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旅行,它早早地在我内心种下“走出去”的愿望种子。眼前一排排气派的别墅,别具风格的文化长廊,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精致优雅的村民公园,居民生活如此欣欣向荣,颠覆了我对“农村”的全部印象,让我今后外出求学从未因出身农村而自卑过。

     我在少女时代终于走出了江阴。我们跟随学校老师苏州看虎丘塔、拙政园,到扬州赏瘦西湖、游个园,长辈们则乐于带我们去大上海领略大都市风光,去宜兴游览神奇的石灰岩溶洞,去常熟尚湖边吃“叫花鸡”,去南京瞻仰中山陵……这些都是当天往返的行程,行色匆匆。由于这样的出门总有一堆小伙伴,虽大客车颠簸劳顿,还伴着晕车的不适,倒也是一年中我相当期待的活动。记忆中,那段时间我去的最远的城市是西安,随父母坐着很久的火车,看大雁塔风光,参观雄伟的古城墙。这样一次次的“走出去”,令90年代的我对世界有了新认识,不再是家乡的方寸天地。而我对世界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由此审美体验也变得丰富起来。我渴望去往那散放着未知魅力的“远方”,可我顾忌那总是不到站的绿皮火车、不如家里舒适的饮食住宿。那时,我只能做“身未动,心已远”的怀梦少女。

      时间拉到2000年,旅行渐渐不仅仅是“走出去”,而是变成了“度假”的概念。我们会找到三到五天的假期,约上亲朋好友,坐飞机或直达列车,去武夷山漂流、爬山,或者安排更长的时间去东北感受雪国的魅力,去繁华的香港观光购物品美食,去青岛大连的海边悠闲走走,去首都北京爬长城游故宫……那时的出行,交通开始便捷,此刻距离“心未动,身已远”的高铁动车时代只有九年的时光。

      当时间过了2010年,我早已告别少女时代,渐入中年,此时,我家的小少女也开始有了旅行的梦想,他们的童年旅行则比我们这一代有了太大的跨越,旅行的主题也变得多元化,除了简单的观光,有对历史的追寻,有对文化的叩问,有对偶像的崇拜,还有对艺术的瞻仰……目的地则在更远的远方,将会从亚洲走向世界。我则以陪伴成长的名义,把自己的旅行安排成梦想中的“诗与远方”。

      四十年旅行方式的大发展,令“天涯海角”也变得“近在咫尺”,当年我曾好奇的国外的月亮,我也亲眼证实了它不比中国的圆,反而让我体会到“月是故乡明”,让我深深领悟到多年前我想要“走出去”的愿望”是为了更好地“回故乡”,去参与她的发展壮大。这辆开往“幸福”的列车,又将搭载新生力量启程、到站、往返……(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