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发生大面积持续性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当前政府和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无锡市在取得经济发展辉煌成果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各类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目前存在的老百姓反映比较集中和强烈的臭气扰民问题,正在影响着全市两个率先和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宏伟目标的实现。如何开展环境保护和防治大气污染成为政府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有效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在实地调研、听取企业、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就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调研情况
针对臭气扰民点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扰民废气集中反映为有机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苯类、酚类和非甲烷总烃类等,绝对浓度不高但相对刺激味道明显,在气压较低的天气下空气中异味突出,对周边居住的老百姓的生活和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针对环境投诉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的无锡市各类环境信访投诉中,涉及臭气扰民的投诉约占环境投诉总量的一半以上,多分布在公寓小区附近。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居民维权诉求不断加强,尤其在厂居结合区域、店居结合区域,居民对良好居住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纠纷。
二、问题分析
造成臭气投诉以及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标准过于宽泛,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企业(含餐饮等服务业)环保意识不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环保的投入,在废气产生、治理、排放等环节管理不到位。多数有废气排放的企业虽然每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检测,报告显示达标,但仍存在扰民现象,主要是企业往往局限于排放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即止步,而国家的标准相对来讲过于宽泛,并不能充分考虑居民对环境空气的嗅觉感受。
2、企业缺乏及时有效的环保技术支撑
个别企业环保工作没有专人负责,缺乏专业知识,在排放技术标准、配置和使用环保设备中遇到困难时,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随着科技的发展,臭气治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园区有臭气产生和排放的企业较集中,对应的技术选择既要满足治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在不同情况下不同企业面临的不同问题,技术难度比较高,虽然不少企业也通过无锡市老科协环保分会进行咨询和寻求解决方案,但及时性和针对性不强,也无法得到深度技术指导。
3、环保纠纷的调解缺乏专业性技术协调机构
由于企业和居民疏于对国家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的了解,环保知识的社会普及率还不高,容易发生企业、餐饮店等和居民对排气、噪音的标准各执一词,环保纠纷由此产生,同时因缺乏专业性技术协调机构提供技术仲裁依据,使得环保纠纷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疏导,不利于和谐社会、法制社会的建设。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非公共组织在推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推进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1、吸纳专业人才成立环保科技学会。
成立环保科技学会是为企业解决环保技术支撑服务、环保纠纷协调和解决等问题的切实有效之举。环保科技学会应该是一个介于行政和企业之间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其作用和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担当环保技术参谋,处理政府“想管不能管、不管又不行”的许多环保难题,为政府减轻负担,不带任何政府行政命令的专业化指导,更容易让企业接受。其次针对企业开展的环保技术把关和咨询服务,可以改变以往委托市老科协环保分会实施的情况,克服时间长、环节多、距离远等弊端,能够更加具有及时性、有效性和深入性,切实为企业解决环保技术难题。再次做好环保纠纷的技术协调,有效缓解社会矛盾。最后充分发挥环保科普宣传的作用。
2、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围绕大气污染如何防治问题,去年无锡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视察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在督促政府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加大区域污染物监测、提升分析研究能力、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预警应急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专题调研环境执法工作,在督促加强环境综合监管监测、严格执法检查、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今年,我们建议应在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方面下更大的工夫,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实施、统一评估;建立政府统一监管、部门联动配合、社会积极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格局。
3、加强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在依托各类与环保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协会、街道、社区等组建环保志愿组织的同时,可采用征召等自愿报名的方式扩充队伍,尤其鼓励有专业背景的人士加入队伍,提高环保维权的专业性。另外,要加强志愿者组织能力建设,通过不同主题的专业培训,传播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志愿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引领广大环保志愿者正确运用法律、政策等推广环境保护,实现环保行动从末端参与向全程参与的转变,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治理工作。
4、创造搭建公众参与环保的平台,赋予更多的环保民间组织合法身份。《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政府部门加大资金、环保服务购买等扶持力度、改善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可能,但还需要在更深、更宽的层面为公众参与环保事业搭建更多的平台,不仅使得其有合法身份,更要实实在在地让他们参与到政策制定、环保决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监督、纠正中。例如由环保部门组织志愿者、公众与企业之间直接对话和协商,环保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及普通公众之间的定期对话机制;加强环保决策过程中的专家咨询和志愿者参与,推动政府决策机制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