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九三学社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九三博雅讲坛第6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6-30  作者:马莉娅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九三学社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于6月23日晚在线举办“博雅讲坛”第6讲,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斌主讲,主题为“计算人文——人工智能与语言文学的邂逅”。


图片1.jpg


李斌从人工智能的基础支撑“算法、算力、数据”讲起,解释了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即“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其后,在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的同时,描绘了语言文学与计算机的“邂逅”,王选院士的激光照排技术解决了“汉显”问题。随着互联网和输入法的发展,汉字文本得以海量地进入计算机,为中国语言文学的计算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片2.jpg


接下来,李斌以国内外具体详实的案例,解读了计算语言学的工作过程及研究结果。比如让AI为校庆写一首诗,让AI为一段文字断句加标点等等。尤其是李斌团队协作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对我国古代典籍的数字化处理,令人称叹。如《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文本,因其“体量大”,查考不易,但数字化技术则可以便捷生成历史人物的“风云榜”“朋友圈”“联姻关系图谱”等,可视化的计算结果,一目了然。并且,这些可视化的结果给不同的使用者带来不同的信息,做文学研究、历史研究的能从中发现人与社会联结的某些“规律”,做教育研究的会发现“教育与人的关系”等等。这也是计算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最后,李斌指出计算语言学与数字人文发展的趋势,从表面的文字处理,到深层的知识表示;从结构化的知识呈现,到认知属性的表达,技术向前发展,未来有无限可能。

讲座主题切应时代潮流,反响热烈,线上线下有150多人参加,互动交流兴趣盎然。在互动环节,参会者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面对将会“无所不在”、又将要“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人当何为?教育何为?人文学者、教育工作者如何参与技术变革,普通大众怎样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巨变?李斌老师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

(九三学社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