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心系三农 富民强国

发布时间:2014-05-0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汤国辉教授连续荣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法》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征文活动一等奖。

汤国辉坚持不懈地从事农业推广事业32年。当年大学毕业时,汤国辉就立志通过服务三农做出一番事业,主动赴苏北农村开展科技扶贫。并给部省有关领导及部门提出加强科技扶贫的建议。1995年,国家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农战略后,他被安排专职从事科教兴农工作。从此,他就一心扑在科教兴农上,在开展工作的初期,国家、学校都还没有专门的政策、资金支持,科技下乡困难重重,为了顺利开展工作,一方面他克服家庭的困难,另一方面他不顾身体的辛劳,超负荷工作,经常主动到相关部门汇报工作,探索教育服务三农的新路子。三十多年中,由于国家政策不到位,同辈人发论文评职称都当上了教授、做了大官,大学农技推广一度被认为低人一等,缺乏公平晋升机制,直到2009年才给他评定正高职称。
1997年,加入九三学社后,汤国辉秉承九三学社“强国富民”的宗旨,在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下,心系三农,不断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方式,积极探索大学农技推广的新路子,在实践总结科技大篷车模式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提出“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创建“专家工作站”,组织九三专家等上万人次走遍江苏省60多个县市、500多个乡村,送科技下乡,还远赴浙江、安徽、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省的重点贫困县对当地的农民进行科教帮扶,直接为近100万名需要科技指导的农民开展科普服务。数十年来,汤国辉积极参政议政,通过九三学社等途径,提交了多个科教兴农的建议,呼吁社会各界重视科教兴农的工作。
“科技大篷车”行程数十万公里,车迹遍及大江南北,向数百万农民和农村干部传授农业科技知识。通过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活动,在科技管理、科普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编或参编了二十多本科普书籍,目前他已经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管理》等多种社科和经济类刊物上发表文章60余篇,这些文章多次被有关部门和单位收录和应用。《不可小视科技大篷车》在中共江苏省委政研室的《政策与研究》刊物上发表后,得到江苏省及涉农部门领导的好评;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与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的经验做法,多次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推广。由他组织实施的科教兴农工作50多次荣获全国、省级先进集体荣誉。汤国辉也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三下乡优秀工作者、全国科技入户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优秀称号。
汤国辉是送科技下乡科技大篷车的组织者,专家说他是多面手,农民亲切的喊他“车长”。由他开动的科技大篷车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组织科技大篷车过程中,汤国辉同志的角色不停地转换,他既是联络员,又是宣传员,还是咨询员。农民咨询的电话与来信每年有上百次,对能回答的问题,他及时回答,不能答疑的信,及时转交有关专家教授答疑,再由他转寄;组织安排有关专家教授下乡指导时,他又是调度员。种草药的农民需要中药材方面的专家指导,养殖户需要研究养殖的专家指导,他都根据农户的需要调度专家下乡指导;当专家忙不过来时,他又成了科普员。和他一起送科技下乡的教授们对他的评价是:“他的胸怀,装着科教兴农的宏图大略,他的心田,耕着新农村田野的万顷良田,他的眼里,睹着农民兄弟的酸甜苦辣,他的手中,开着送科技下乡的大篷车……”
中共十八大以后,汤国辉又着眼于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发展视角,探索科技大篷车活动与多元农业组织合作。研究科技大篷车与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江苏省万名专家富民工程、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平台、九三专家工作站等相结合新机制与模式,努力构建国家“大学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与“政产学研金用”紧密融合新机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文明建设。提出以建设“队伍”、“基地”、“成果”为特色,“网络”、“店面”为载体,营造“办公”、“培训”、“生活”新环境,努力打造“政产学研金用”紧密融合新“品牌”与“专长”等专家服务站“十有”新模式。实现“五位一体”文明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近三年来,汤国辉又荣获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农业部农业推广合作奖、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先进个人等多项省部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