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施卫东:中考应引入素质学科过程性评价,减少考试科目
3 月 4 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提出了《多措并举持续推动 " 双减 " 政策落地落实》的提案。
施卫东经过调研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培训负担的确有所减轻," 双减 " 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 " 升学压力、教师减负、经费保障、非学科类培训费用水涨船高 " 等问题。
施卫东提到,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将考试名称改头换面后仍对学生进行考试检测。部分家长为了提升孩子成绩,仍加码布置额外作业。主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安全责任进一步加大,导致一些教师主动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地方的课后延时服务仍由学生缴费为主,暂未由政府财政投入。一些农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总量偏少,导致经费保障存在困难。非学科类培训费用也水涨船高,使得家长们培训的负担仍然存在。
提案中,施卫东建议,建立省级巡查督导机制,开设 " 双减 " 信息平台,对查出的问题跟踪处理和后续回访。建立以政府兜底为主、学校和家庭合理分担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延时津贴。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社会开展公益性质的托管、文体培训,特别是要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学校教育 " 唯分是从 "" 以分取人 " 和 " 分分计较 " 的困局。
施卫东强调,要探索中考引入素质学科过程性评价,减少中考科目的层层加码,从根本上纾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降低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在升学考试方面 ' 提优补差 ' 的需求。
来源:蓝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