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信息范文:关于今夏洪灾民间救援存在困难的反映

发布时间:2020-12-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目前,全国多地正受洪涝灾害影响。据应急管理部6月底初步统计,全国已累计有120余支社会应急力量、3500余名救援队员,以及大量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参与到广西、湖南、重庆等地暴雨洪灾抢险救援工作中,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在内的多家公益组织和民间志愿者团队也已启动救灾响应机制,展开救援行动,但社会民间救援工作也面临一些困难:

1.灾情重救援难度大。据统计,6月2日至7月1日,中央气象台连续30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时间为近年罕见,一些地区灾情严重致救援压力大。如汛情以来广西桂林蓝天救援队一天接听近300个求救电话,6月7日至6月18日,桂林蓝天救援队共转移群众1600余人,找到失联人员6人,但经搜救仍有数名群众下落不明。部分民间救援组织缺乏科学有效训练和精准灾情信息研判,缺少统一有序部署,缺乏专业技能和设备,难以发挥更大救援作用。

2.救援力度普遍薄弱。受疫情防控影响,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社会救援组织只能根据求助函件对受灾地进行援助。据志愿者反映,此次洪水灾害面积广,救援物资难以覆盖周全。如中国扶贫基金会能够筹集到的资源非常有限,难以覆盖需求量。当地通讯受限、道路受损、求救信息难以发出,除了个别社工机构和爱心协会,基本无其他外来支援。壹基金联合英德市亮石志愿者协会向广东惠州龙门县受灾地区的100名儿童学生发放了“温暖包”,但只能满足政府名单所列,无法满足更多受灾儿童需要。同时,民间救援队伍跨联盟、跨地域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未建立,缺乏沟通协调的平台,且民间救援队员自身安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影响救援工作开展。

3.社会参与及关注不足。受疫情影响,今夏洪灾民间援助的社会关注度普遍不足。6月中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网上发起公开募捐,链接上线20天筹款仅2000多元。壹基金及相关平台联合救灾伙伴在广西、贵州、广东、重庆、湖南、湖北等7省开展多次救灾行动,并同步在多家互联网筹款平台上线筹款项目,但公众整体参与度不高。同时,国内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较少,绝大部分游离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外。

民间救援力量灵活机动、渗透性强,在某些特殊救援上甚至更具专业优势。为充分引导其发挥专长,助力国家救灾工作,建议:

1.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化救援组织,接受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应建立统一社会民间救援协调平台和救援参与机制,可以地方政府应急办为中心,通过购买服务与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方式,将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纳入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协调的政府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统筹公共及社会资源,进一步提升民间救援组织能力。

2.应急管理部门可会同民政部门,完善民间救援组织设立标准,规范组织管理,提高专业化救援水平。严格进行队伍救援能力审核,科学资质审核,明确民间救援组织合法地位。同时,针对今夏严重洪灾,中央应加紧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民间机构参与公共救灾救援的领域及行为,提升民间救援组织参与配合效能,保障救援队伍自身安全。

3.政府可考虑建立专项公益基金,以专项资金,以及接受社会、企业、个人捐助等途径拓宽民间救援资金来源渠道。中央应加快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规,规范民间救援行为,创新民间救援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化救援体系建设,从而完善以国家救援为主、民间救援为辅的完整高效应急救援体系。

 (社省委调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