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信息范文:关于构建畜牧经济数据统计和发布新机制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2-0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当前,农业统计工作遇到很多发展中问题,应切实加以重视。以畜牧业经济统计为例,现有统计对象、内容设计、统计能力和统计机制均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1.抓大放小的方针无法指导细分领域。由于统计资源不足,在统计对象上采用抓大放小方针。在畜牧业领域,因为大牲畜品种较少、用途单一,该原则影响不大,但对禽业影响较大。一方面,特禽不纳入统计;另一方面,蛋鸡、肉鸡和水禽品种多样且饲养方式和目标市场不同,仍被一并纳入家禽类别,国家统计部门以禽肉和禽蛋指标呈现出的数据较为笼统,无法指导细分市场。

2.内容设计重复且时效性有待完善。各业务部门为弥补统计部门数据局限,不得不独立开展业务数据统计工作,但由于部门间缺乏协调,导致重复统计。如价格数据,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均有价格统计设置,但农业部门类别更丰富。除政府组织外,行业组织和企业也开展了畜牧业数据监测统计工作,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各省和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团队也都陆续开展了相关产业统计监测工作,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工作,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也在做等等。

3.基层统计任务较重、缺乏培训且手段不足。以农业部门为例,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较少,有的仅两三人,任务多,报表任务繁重。因此畜牧业数据统计往往是兼职,其对统计业务的理解能力不容乐观。由于经费有限和工作任务多,各地畜牧兽医站也鲜有业务培训机会。在数据搜集上,大多通过基层单位电话采集,然后录入系统,费时费工。农业部门开发的部门平台如掌上牧云、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等,更新和维护能力也有限。

4.数据发布不友好,国内数据要到国外查。国内政府机构的数据发布数据较少、收费高、彼此孤立。而美国农业部对各国数据梳理和结构化呈现的效果较好且免费,在国内拥有极大使用量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却出现国内数据国外查的怪象。

为此,建议:

1.通过机制创新整合统计资源,打造全新统计组织体系。建立统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参与、社会机构配合的多边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破解孤立运营时资源捉襟见肘的瓶颈问题。统计部门可设立农业统计协调组,以类似纪委的工作机制,设立数据核查队伍,在业务部门设置调查组。充分抓住业务部门这个关键环节的功能,由其组织体系及其主管或合作的社会资源实施统计调查工作。统计经费可以采取统计部门拨付加业务部门配套的方式解决。

2.构建统计业务云平台,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纳入统计局统筹范围的业务统计工作必须在统一的云平台内工作,并按职能和需求配置数据调用权限,打造经济统计数据大数据中心。该平台可由统计局统一开发维护。

3.加强基层人员培训,防范“木桶效应”。相关部门应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前期可以录制教学视频,后期根据反馈进行解答。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线下培训,并将好的经验落实到制度性安排中去。

4.强化公益性服务属性,免费对国民开放。可公开数据,能对公众开放的,坚持可免则免的原则,更加友好的对公众呈现,不要人为设置访问障碍。建议借鉴国外政府机构做法,不仅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下载服务,还可以整合专家资源,免费发布相关研报。

(社省委调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