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九三楷模”程顺和院士获首届“种业科学家奖”

发布时间:2023-01-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1月5日,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举办,并进行了首届“种业科学家奖”颁奖,共有动物、园艺、水稻、小麦和其他五个领域的19位专家、3个科研团队获奖。其中,“九三楷模”程顺和院士获此殊荣。记者联系到了程顺和院士及其团队,对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激发新活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等备受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遗传育种  打造中国人更结实的“饭碗”


2022年夏收进入尾声时,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传来捷报,该所培育的“扬麦”系列小麦全面丰收,其中,“扬麦39”亩产达788.9公斤,刷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高产纪录。而“扬麦39”就是本次奖项获得者,程顺和院士课题组研究的成果,该品种产量品质抗性全面协调升级。

“在农业领域,能否在自己手中出成果并不重要,通过一代代人的接力,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这是程顺和一直铭记的话。今年84岁的程顺和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50余年,参与育成扬麦3号、扬麦4号,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号至扬麦26、扬糯麦1号等一代又一代优质良种,为我国的小麦育种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能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近期,程顺和课题组正在持续开展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协同改良研究,发掘和创制优质弱筋、中强筋小麦新种质。同时,弱筋小麦品质评价核心指标、亲本配组原则等研究也在加快进行,创建了高效的弱筋小麦育种技术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各项研究和遗传改良工作,逐步实现优质高产、优质中强筋和优质弱筋抗病新种源的新突破,全面提升我国小麦优质化率。”九三学社社员、省农科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研究室负责人高德荣研究员说。

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将产业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去研究是科技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难题。而程顺和也在言传身教中传递了自己的理念与执着。课题组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形成对产业具体、深刻、直观的认识,并与育种企业形成良好的产学研模式,敏锐地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辨别出各环节的制约因素,从而对症下药。对于科研原始创新范畴的问题,科学分析和研判,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开展科学攻关。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在众多小麦病害中危害最为严重。程顺和院士曾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路线,其重点在于充分利用品种间的超亲遗传,并基于表型选择选育出抗赤性与丰产性同步得到提高的品种。在长期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获得了一批抗赤霉病的高代品系。在育成我国首个抗赤霉病同时高抗白粉病的扬麦33后,程顺和团队正聚焦扬麦品种的赤霉病本底抗性及其遗传基础的解析,以期为抗赤霉病育种提供新的理论、材料和方法。通过不断实验,全国小麦主栽品种及其衍生系的抗赤霉病基因组成被基本明确,并建立了完善的抗赤霉病精准评价技术体系,突破了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可靠性差、鉴定周期长的技术瓶颈。

“‘吃饱、吃好、吃得健康’是遗传育种发展的终极目标。”高德荣告诉记者,在高产更高产的基础上改良品质,进一步培育出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优质专用小麦,并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和新兴技术的融合,作物新品种产量、品质和抗性得以协同提高。


来源:节选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