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120):连云港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一心,各守其责。在阻击疫情的一线,有这样一群九三学社社员,疫情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坚守在后,他们是——
杨焕森:战“疫”无悔写芳华
杨焕森,男,1985年3月出生,山东巨野人,九三学社连云港市委监督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连云港市科技支社副主委,连云港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检验检测组副组长。
一、身先士卒 冲锋在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疾控工作者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备战状态,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同疫情展开搏斗。作为连云港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负责人、检验检测组副组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杨焕森总是身先士卒。为了能够让检验检测组成员有休息的时间,他总会多承担些检测任务,而他却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无论科室成员工作到多晚,杨焕森都一直坚守到最后。在疫情发生后,防护物资十分紧缺,一旦出了实验室,再进去必须重新防护。为了避免去洗手间而浪费防护服,杨焕森都会严格控制饮水量,甚至不喝水。每次检测,往往是三四个小时,有时甚至长达六个多小时。出了实验室,脱下防护服的杨焕森,早已浑身湿透,护目镜里灌满了汗水,满脸都是深深的勒痕。面对同事和家人的关心,他总笑着说:“我是科室的‘领头杨(羊)’,遇到紧急任务我不上谁上?”
二、争分夺秒 毫无怨言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抗疫战斗中,实验室尽早确诊是关键环节,核酸检测结果是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的重要依据。为了尽快明确传染源,及时采取下一步防控措施,杨焕森在检验岗位上从未停歇。从春节前疫情发生开始,加班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有时候一干就是一整天,只要样本被送入实验室,无论是万籁俱寂的深夜,还是身心俱疲的时刻,他都会迅速打起精神,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进入P2实验室,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每次做完实验都是浑身湿透,汗水直流,大多数时间顾不上吃饭,只能以泡面充饥,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近八年的病毒检验经验,让杨焕森深知,检验结果出来得及时,甚至能挽回一条生命,这也是他工作中最崇高的使命。春节前夕,杨焕森想去理个头发迎接新年的到来,可疫情发生后,他坚守在岗位上,连头发都没有时间去理。“1月19号要理头发没理成,到现在一个多月没理发,发型都从板寸变成杀马特了”,杨焕森半开玩笑地说,“但是我知道,现在必须争分夺秒,与病毒殊死搏斗”。
三、舍弃小家 顾全大局
疫情发生后,杨焕森就一直以一名优秀的九三学社社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处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可对于家人而言,他却算不上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不到1岁的孩子两次受凉发高烧,他忙得顾不上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并分析一下生病原因,单位离家只有5分钟的距离,可杨焕森却无法回去看望孩子一眼。由于长时间不在家,只有妻子一个人照顾、陪伴两个孩子,两岁半的女儿总是抱着妈妈,轻轻地对妈妈说:“爸爸已经好久没陪我玩了。”听到转述,这个高大壮实的山东汉子落了泪,他心疼妻子,想念孩子,却依然只能把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交给妻子。虽然无法顾及家人,但在工作中,杨焕森却把每位同事都当作家人一样关心。由于检测病毒有感染的风险,每次做检验时,杨焕森都要“絮絮叨叨”好多遍,要求检验人员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亲自监督每位同事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执行情况。他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打赢这场攻坚战。
风华正茂,杨焕森把八年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检验实验室。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他从未后悔。与病毒浴血奋战、殊死搏斗,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使命。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仿佛在说:“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九三学社连云港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