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和 您
发布时间:2019-07-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和您
——写在镇江九三成立三十周年之时
陈沛华
1999年的夏天,我遇见您,对您是那样的陌生,只知道您的名字叫“九三学社”。我犹豫了好久,难却热情的邀约,我走向您。
慢慢地,我通过各种渠道熟悉您。
我阅读了您的履历。您诞生于爱国救国的热血之中,是涓涓报国之情的汇聚,垒起了您最初的基石;您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中,是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力量叠加,加固了您今天的基业。
我领略了您的卓越。面对外强入侵,您勇敢抗争;面对内战硝烟,您旗帜鲜明;面对“中国梦”的召唤,您立足“爱国、民主、科学”,一如既往地将全部的力量汇入民族之魂。
于是,我看到了您的名字牢牢与科学圣殿联系在一起,您活跃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舞台。
我从每年全国政协的一号提案中感受着您的脉动,我在一项项科研成果中体悟着您的执着,我由一次次“九地合作”中触摸着您的脊梁。
就在这几年,我去过王选纪念馆、茅以升纪念馆、周培源故居,我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正能量。
在王选纪念馆,我庄重地在电子留言库里写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这是九三学社先辈的形象写照,也是我对自己的激励,是上下求索渴望到达的境界。
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也常常被感动着。
老主委潘一乐深深眷恋着蚕桑事业,人退心不退,专家工作站的田园里,经常看到他亲手耕耘的身影——他看中的不是经济收益,是科研突破时的欣喜,是研究成果转化为满眼绿意时的惬意。
老主委杨训孜孜于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人老心不老,报刊杂志上,不时见到他的研究成果——他看中的不是名闻利养,是即将消失的历史记录被抢救回来时的欣慰,是看到文化传承被续接时的感慨。
江苏大学诞生了一连串的科研奇迹,科技大的园地里正在茁壮成长的是社史研究的新秀,丹阳有一批年轻的朋友也不甘落后,心系社情民意,在参政议政中倾注全部的热情。
就在不久前,我从地方统战部的党外干部培训班走向省委统战部的党外干部骨干培训班,从省社会主义学院走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我从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协作中解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发展路径,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辨析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延伸方向,从中国梦的描绘中感悟着作为九三学社一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从此,我知道,我的生命与您有了无法分割的联系,我的身心和着您的节拍跳跃,我的双足随着您的鼓点旋舞,我将追随您跟着中国共产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彼岸。
(作者系九三学社镇江市委副主委、九三学社丹阳委员会主委,镇江市政协委员、丹阳市政协常委,丹阳地税局工会主席)
上一篇:我心目中的九三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