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日
数十年来,尽管家人和亲朋好友总是忘不了给我生日的祝福,却总觉得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日。
与心情无关,也不是物质决定的。我出生的时候正巧是闰月,多少年才能遇上一次同一个闰月呢?
幼年并不懂得这些,奶奶和父母总是特别重视大家的生日,不管经济上多困难,每逢家人的生日总会做些好吃的,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供奉神灵,感谢他们的照拂,祈祷继续庇护大家健康平安。
清楚地记得生日那天总有几碟不变的菜肴:豆芽是如意菜,一定得上;笋尖笋干是节节高,不能少;青菜豆腐是清清白白,也应该摆上桌。主食是长寿面。
品味着桌上的杯盏菜碟长大,到后来才知道寄托了祖祖辈辈怎样的期许。
中国人是含蓄的,含蓄得将梦想锁在心底;中国人又是直白的,直白得连菜肴也承载着满满的念想。
长大后知道自己的生日是某年闰月的某一天,凝望着一如往常的生日餐桌,细数着岁月中慢慢增添的友人祝福、爱人的礼物,免不了在感动之余滋生出些许的惆怅:哪一天才能遇上同一个闰月?
然而年轮不会因为遇不上同样的时日便驻足等待,四季照样更替,日月照样辉映。就在这样的更替中,我真的等到了同一个闰月。当菜肴上桌、祝福声起,当烛光摇曳、温情弥漫,我发觉与往常相比好像并没什么差异:一样的主菜、一样的主食、一样的主角;同样真诚的祝愿、同样虔诚的期许。
原来真的如佛所说:一切境由心想生。是自己的执着辜负了永不变调的亲情,是自己的分别错失了无数灿烂的岁月。
之后的生日,不管是不是闰月,不管有没有那一桌特殊期许的菜肴,也无所谓鲜花相伴、祝福相拥,即便独自一人煮上一碗光面,也会就着面碗上萦绕的热晕,念想新生命降临的情景。
生日的真正意义,应该就是这样的吧——温习对新生命的期待,纪念生命中的阵痛和阵痛中的欢乐。
今年生日前夕,朋友送一套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给我做礼物。开卷阅读,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天地万物的滋养之恩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我的视野、渗入我的心扉。于是生日那天,我点一支香,向一切成就我人生、陪伴我成长的生命深深的鞠躬致谢,同时秉烛揽镜,笑对自己: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