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早晨》
清晨七点多,我独自一人出门吃早餐。都是些豆浆、油条、豆腐脑、稀饭之类的。小店的老板热情的招呼着,店里面热气腾腾;客人们也各取所需,大口地吃着,大声地聊着。花钱也不多,三块五块的,就能填饱肚子。竟让我吃出了儿时才能品味出的那种清香。我甚至有些怀疑:这该不是在做梦吧?
餐后,我走在北京的一条普普通通的胡同,看着来往的行人,衣着已不像往年穿得多了。那些老棉袄、老棉裤之类的传统服饰,也早已不见了踪影。我忽然发现:来往的行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快步走过的,都是那样的气定神闲,像是在过着悠哉悠哉的星期天。这真是让我有些羡慕起来。
主持人小鹿姐姐闻听此言,她惊呼道:“哎哟我的妈呀,不是这样的。昨晚我去赶饭局,路上开车开了两个半小时,北京堵得快要疯掉了!”我有这种想法,她一定觉得很奇怪。
其实真的没什么好奇怪的,这可能和我此次来京后的所处环境有关。来北京后,我一直在闭门造车,除了用餐和录影,大门也不出,连房内的电视机也没有开过,竟也不知俄罗斯机场被恐怖袭击的事。
是我太闭塞了吗?我想:不是的。我相信,在这座城市当中,一定还有众多用另一种方式生活的人。他们与世无争,也胸无大志;他们朝而往,暮而归,不用妨碍谁,也不会麻烦谁。平平常常,粗茶淡饭,过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他们兴许也会有些抱怨,但是抱怨之后,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我方才悟出一个道理:当浮躁成了一种生活方式,那些救世主,一代死去,一代重生;那些弄潮儿,前浪未尽,后浪又生;那些苦行者,忙忙碌碌,芸芸众生。
人们说:“不进胡同,不知北京。”我倒觉得:进得胡同,也未必知道北京。其实,知道当如何?不知又如何?为什么总要有个答案?为什么总要有个结果呢?生活本身不就是答案,不就是结果吗?!要我说呀,不如说成是:不进胡同,难得清闲。何不如清静下来,让忙碌的人继续忙碌去吧,清静之人得以清闲。
无意中,我举头望去,天上竟是日月同辉。这个早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