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化自信的力量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七一”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宣言,是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七一”讲话,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着重提出文化自信,值得我们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就是要我们坚持初心,继往开来。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的光辉,为世界贡献了璀璨的智慧,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家国情怀、君子风格、民族节气、贵和仁爱等都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文化也正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导向,我们的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在发展壮大中坚持初心,积淀精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文化自信就是要我们坚守真理,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想通。”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要做到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理性认识和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让文化自信成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就是要我们坚定信念,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只有在对自身文化抱有强烈信任的信念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团结和凝聚一切力量,克服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承担起中国在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我以这次习近平七一讲话精神的学习为契机,跟随中国共产党回望历史,追寻初心,增强了自信,坚定了信念。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深入社会,积极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休养,培养人文情怀,增强文化底蕴,把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