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生命的跃动---读《遇见.古雅》有感

发布时间:2019-11-01  作者:强静霞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在一个周末午后,斜倚床头,满室的阳光里,一杯氤氲的花茶,手捧《遇见.古雅》一本友人的新书,这是一本遇得见古人、看得见雅致、听得见美好的书,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 

       细细品读《遇见.古雅》,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整个下午完全沉浸于作者笔下古人的风雅情怀、生活状态和意境之中,不带功利色彩,没有任何顾虑,纯粹地体悟那份简单和暖意,让我的心如同这本书的浅米黄封面,轻松、平静、闲暇,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开始认真阅读,这一定是一个漫长的不简单的过程。我在期待遇见一个认真的自己,同样期待遇见一个认真的作者。打开记忆封存,两年前,初见作者,一头乌黑的短发映衬着俊朗而充满阳光的脸颊,一双溢满智慧而明亮的眼睛,浅灰色略显朴素的外套,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 

      世间一切,皆为遇见,我很庆幸自己能遇见作者,从陌生到熟悉到熟知的两年多时间里,作者的儒雅、稳重、谦卑、学识、善心、仁厚以及他包容的态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尘世间的正能量,我很想写出好的文字回报如此盛大的遇见,可我深知自己笔拙,文字功底浅薄,怕词不达意,文不表心意。认真思考了一周,诗穷词尽,满脑子与之有关的话题却整理不出半点头绪。我又不舍得不写,我害怕未来当我不得不面对生活重压,甚至无力仰望星空时,我会忘记曾经有一位作者用他自己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在一个正处低谷期的我的心中掀起过怎样的波澜,给我带来过怎样的精彩,在我的心中埋下过未来可期的理想种子。于是我主动联系作者,主动请缨,用最平实的文字来表达这份感恩,当然这也是我目前为止唯一看过想写读后感的书。

        我本打算在下笔时,按照文章的形式和规矩,让我心中有时候会出现的那些模糊的假想对象更易懂,而去加上很多诸如社会背景、习俗礼教、人物关系等的介绍,但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因为在我看完这本书,我对文字表达的弹性和恣意妄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即文字和文章都没有天然的形式,文字和文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作者的奴隶,受它们主人的任意摆布。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遇见.古雅》这本书的作者,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作者 。

       我的孩子也是这本书的读者之一,在他的每一步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某一天,在他读完上册便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这本书让他静心,让他认真,让他充实,让他忘记时间,让他不再沉迷网络游戏,让他在写作的困境中找到了思路,让他面对应试教育的高压下能够有另辟蹊径的勇气...这些体悟是多少金钱也不能代替的东西。

       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透过指尖的温度,期许岁月静好,这一路走来,你会发现,生活于我们,温暖,一直是一种牵引,不是吗?而今天我们倾注于雅致生活,与古代文人士夫们的生活还是有较大区别。古代文人更多体现在逃离现实中,而今人则表现在追求美好上,对雅致空间的追求,对愉悦心情的追求,对抒发情趣的追求。这种追求更接近于童趣,因为很纯真,完全是个人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所以也是最高级的境界,也是让我写下这篇感悟的原因。

       透过文字,读到写文字的作者,也读到写书评的读者。站在岁月之巅放牧心灵,到最后已分不清是读者理解作者还是作者在理解读者。如此,书架前、书桌上、枕头边,便是一个个良师益友,散步、睡觉、工作、学习、休息,是一个个古人在陪着你,那是静静的热闹,朴素的华贵。古人讲“不事王侯,高尚其实”,正在于此。(作者系社无锡九三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