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将是最好的证明
有人说,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看着桌前的日历,电脑前掉落的头发,不再青葱的我,原来竟早已步入而立之年。可母亲呼唤儿时的乳名却30多年如一日,只此不变,永远年轻。轻吁一口气,笑笑,人生想来70、80年,生命的刻度仿佛已经挪动了近一半,可我生命的财富究竟在哪里呢?在哪里?
在我看来,生命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刻度。时世变迁,我们在度量外界时,似乎越来越不是在于它的精确,而在于它对我们内心的松紧调节。这是风雨的阅历,挫折的回报。也许就是最适宜我们的人生刻度。很多时候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希望自己的内心保持一尺明净的角落。
我一个小城管,平凡的城管执法人,烈日下满身汗水,寒风中一手冻疮,只想用自己的一点小小努力,为他人,为集体,为生养我的城市尽点自己的力量。于是,总想邂逅未知,打破僵局,锻炼自己,此念一直还在心里。
回顾人生短短三十余载,老天已待我不薄,人心不可太贪,每每的知足常乐必有它的道理。谁又知一切也许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虽我并不总是红光满面,可用心的人运气终不会太差。有时也不甘于时间只留下苍白的记忆,我低头赶路或者仰面奔跑,都期望在烟尘的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尽管每天都在重复看似枯燥的经历,可是我并不感到太过厌倦,反而还能从中延伸出点乐趣。为什么?因为人的惰性决定了被动接受管束本身就是一种惯性的被动享受。放弃被动,打破惰性真的需要勇气外加运气。
2014年的冬天,与一位单位老领导的偶然见面,我才认识到民主党派的领导是平易近人,学识渊博的。“是人才,为什么不到九三学社来看看呢?”或许是周培源,王选等同乡先贤的感召,或许是对党派老领导的敬意,亦或许是还算青年人突然冲动后的自有天意。新年的第一天,来到九三学社市委,一杯暖茶,促膝间几句亦师亦友般的坦诚小语,不讲大道理,无需客套的来去。“发挥自己的能力,无锡九三需要也欢迎你,相信你可以。”任克奇老师的话,时隔大半年,我还记在心里。对于尊敬的党派领导,我还是习惯内心呼为老师,因为主委是众人眼前的领导,而老师是个人心里的模范。
从参观梁希纪念馆初次组织生活,缅怀学社历史,到参加省社委社情民意培训,感怀领导关心,从第一篇社情民意写作,到学社周年庆演出台词,摸索草就。学社的每一位领导前辈,每一位社友同志,都像老师朋友般予我帮助鼓励。不管是科研专家、医学精英、教育学者还是管理才俊,九三学社就象一个大家庭给人温暖,予我力量。
爱国,有情亦爱人;民主,互相求平等;科学,求真也务实。九三学社70年追求的缩影聚成光热映在我这刚入社新人身上,倍感温馨。想来人生旅途中每一段路程的伴随者,都会与我前世有着不可磨灭的缘分!亲人,好友,尊长,师者,每个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贵客,出现在我身边必然是命运之手的刻意安排。人生的列车,所有人的上上下下,喧哗冷清,唯有心怀感激与感恩,去静赏沿途的风景,所有的所有,只是更加认清现实的真实,走进九三让我提升真实的自己,走进九三让我焕发萌动的激情。
不管是身不由己还是矛盾回避,离我而去的人,感谢你在我生命中昙花一现,至少让我开怀、欢喜;待我如己的好友、尊长,言语的表达也已经太显苍白无力,唯有努力让自己更加坚强的成长,这才是最好、最完美的赠与!
时间经不起等待,生命却经得起砥砺。对磅礴丰沛的九三精神升起敬意,对社组织充满暖意,对挚亲尊长的寄望嘱咐施以爱意,忆起,方觉内心富余,纵使千里之外,仰怀敬意。
2015,我已入而立之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千言万语只在一句。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相约十年之期,当我步入不惑之期,定再与耄耋九三母亲一起骄傲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