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驱动”助推基层组织工作上台阶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部门能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深入研究和遵循组织工作内在规律,把握组织工作科学定位,破解组织工作难题,在理念、思想、方法、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用统筹兼顾的理念来落实组织工作。因此,组织工作要做到基层组织建设、后备干部培养、基层组织生活三个轮子一起转。
一、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推进各领域的组织建设工作。
首先,组织发展将更注重质量,要坚持发展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承认九三学社章程、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代表性人士。要坚持九三界别特色,着重在科技界、高校、卫生系统发展新社员,更好地发挥九三成员界别优势。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和私营企业主的发展依然要慎重,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私营企业主,事先都要与其所在地的中共党委统战部门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其经营、纳税情况,和所在地统战部门共同考察发展。对于新社员的考察发展,要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发展新成员前要向其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了解其政治素质和工作表现,沟通情况,交换意见。一般有6个月以上的培养期,培养对象可先参加基层组织的活动,加强对九三组织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要建立新成员的教育培训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新成员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成员动态档案,及时掌握成员情况。
其次,进一步做好基层换届工作,要制定可行的换届工作计划,在成员和基层组织中有效地开展换届的思想动员、统一思想,做好新一届领导班子人选的推荐、物色、考察、落实,以及有序地开展工作报告等换届各类文件的起草制作等。
最后,对基层组织机构进行资源优化和整合。采取“分、建、合”等方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规划调整力度,优化基层组织布局,增强基层组织活力;采取“扶、调、化”等方法,调整基层组织的年龄结构,化解基层组织老龄化难题。
二、加强后备干部建设,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创新工作载体。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是党派自身建设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才能确保新老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交接有序进行。
首先,要“拓展源头”。组织发展要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有发展潜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并把他们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对于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既要着重培养“旗帜性代表人物”,也要注重整体成员素质的提高。新加入成员普遍关心政治,社会责任感强,渴望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在选拔后备干部时,若只注重“旗帜性代表人物”,无疑会挫伤广大新成员的积极性。为杜绝出现这些现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一定要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不论资排辈、不平衡关系、不对号入座,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召开座谈会、举行征文比赛等方式,让一般成员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其次,党派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应有更多的自主权。九三学社无锡市委会目前人数已超千人,具有了独立存在和处理决定内部事务的能力。应该让九三自主决定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九三学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能进一步激活九三组织的内部竞争机制,让更多的后备干部优秀人选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最后,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要以提高能力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载体,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切实把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及考评制度。
虽然党派章程均对基层组织生活作了相关的规定,但基本没有制度化,一些基层组织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组织生活制度,但也存在“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执行不力”的情况。所以如何在新形势下,制定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仍需不断地探索。组织生活不够生动活泼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经费不足。许多基层组织除了上级组织下拨的每人每年的活动经费和本级组织成员个人缴纳的社费外,没有任何经费来源,严重制约了基层组织参政党职能作用的发挥。
基层组织应根据九三章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组织生活制度,并依据组织生活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评比制度,量化考评指标,按年度实行考评。在各基层组织之间开展创新组织生活竞赛活动,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由基层组织自行设计组织生活主题,自行组织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创造性,使组织生活在内容和形式上适应时代要求,富有生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实施奖励制度,对开展组织生活形式新颖,效果突出,有内容、有质量,并具有一定推广或借鉴价值的,进行表彰奖励。基层组织领导成员全部为兼职人员,所以,上级地方组织对基层组织生活应给予大力支持,做好服务。一是对基层组织生活情况要及时掌握、及时分析,机关与基层进行“面对面”帮助指导,提高基层组织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能力。二是加强培训和指导,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办班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骨干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
上一篇:教育支社赴天目湖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