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春华秋实-九三学社无锡地方组织60年历史回眸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又是一季春花烂漫俏枝头,春风骀荡万象新。
    又是一季灿灿硕果结满枝,晴空万里正辽阔。
2013,九三学社无锡地方组织迎来了60诞辰。60年,春华秋实。萌动理想、耕耘希望、收获成果……这是几代人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60年,是矢志不渝与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社会进步同脉搏、共呼吸的60年,是孜孜不倦追求“爱国”、“民主”、“科学”九三精神的60年。无论是筚路蓝缕的创建路上,或是沐浴春风的开拓路上,还是锐意创新的进取路上,始终交织着汗水与荣誉、心血与掌声、付出与收获。一幅星光闪耀、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正慢慢展开。
 
思想建设篇:万紫千红总是春
60年来,无锡九三学社始终将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紧紧围绕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加快自身建设这一主旋律展开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注重社员思想政治教育,又突出典型榜样引领;既重视理论研究,又强化知、行合一;既追求载体的多样化,又追求内涵的丰富性。
在“文化大革命”等严峻的历史考验面前,始终没有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充分发挥实践教育作用,以“下乡”劳动、巡回医疗等为载体,鼓励社员在逆境中作贡献,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思想建设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局面:
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心”实践等系列主题,以新成员思想教育、主题生活会、学习班等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教活动。曾连续两次被社中央授予“思想教育先进集体”表彰。
典型引领辐射效应。以王选、闵乃本、杨佳等典型为楷模,深入开展各类事迹报告会、撰写学习体会、征文比赛,依托王选事迹陈列馆、周培源藏画馆,辐射学习效应,浓厚“学、做、比”的氛围,涌现出了李正、傅洪拓、梁幼生等一批批优秀社员。近10年来,有省劳模2名,“333”工程专家10余名,市劳模、十佳青年9名,有5000多人次获得了各级、各类表彰奖励。
多彩活动营造氛围。紧抓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如建社、建国、建党周年活动、历届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召开等,掀起学社章、社史、学传统、学理论的高潮,生动展示了无锡社员的精神风貌。
宣传阵地生动活泼。依托社内宣传阵地,以重大活动、事件为契机,为思想建设营造了强大、有力的舆论导向。《无锡九三》自1981年创刊来,已出版143期,图文并茂、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为社员所喜闻乐见。结合需要,编印了《“缅怀王选”特刊》、《学习“闵乃本”院士》、《星汉灿烂——九三学社无锡社员风采录》、《坚实的脚印》等宣传资料。
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以理论研究小组为平台,广泛发动社员参与统一战线、政协、市级机关等各类比赛。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余人次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包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建国60周年征文”、统战理论研究征文、“九三学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正是60年思想建设的写照。
 
组织建设篇:草长莺飞二月天
    60年来,无锡九三学社无论从组织架构与规模,还是社员素质与质量,都实现了跨越发展,犹如万物复苏的春天,生意盎然。
队伍发展朝气蓬勃。60年来,始终按照高素质、高标准、高层次的要求吸收人才,在保持科教、医卫、高教界别主特色基础上,积极探索队伍发展的年轻化、多源化。从建社时的46名社员到现在的1063名,队伍日益庞大,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之首;高级职称708人,博士45人,硕士139人;1人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6人担任省、市、区级人大代表;2人任省政协委员,91人任市、区级政协委员。
基层建设充满活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积极探索条块管理、属地化管理模式,全市除宜兴外,均实现了属地化管理。目前,下辖县级地方组织1个(江阴市委会)、基层委员会10个、支社14个。同时,更加注重功能优化、提升,先后开展“先进基层组织”、“示范基层组织”等系列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近10年来,基层组织共受到社中央、社省委表彰50余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数次视察油泵油嘴委员会,并为其题词:“争当参政党基层组织的楷模”。锡山委员会等曾荣获社中央“先进基层组织”荣誉称号。
人才建设不拘一格。始终将后备骨干队伍建设作为抓手,不拘泥形式,积极搭梯子,“推出去”、“请进来”,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好、热心社务的后备干部。近10年来,1名社员提拔为市政协副主席、3名社员提拔为副区长、2名社员提拔为县级市和区政协副主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60年来的组织建设犹如万物复苏的春天,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政议政篇:风物长宜放眼量
60年来,无锡九三学社始终将参政议政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
从协商调研、专题视察、课题招标,到“无锡论坛”、社情民意工作,每一份厚实的报告,每一次响亮的发言,每一轮实地的调研,每一回坦诚的交流,都是全体无锡九三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体无锡九三人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真情表白。
从1990年起,市委会带领着科技、医卫、文教等工作委员会专家,就科技、医卫、文教、城建、环保等领域方面重大问题,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城市规划实施、医疗体制改革、高校人才培养、太湖及古运河污染等,进行深入调研、座谈,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准的建议。如《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应未雨绸缪,及早应对大旱过后的洪涝灾害》、《关于理顺关系,加强水环境治理的建议》、《关于水利建设的建议》等。这些建议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而更多的建议则作为市政协全会上的发言,作为给市委主要领导的信函,作为向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为推动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条条好的意见、建议,一次次反复斟酌、讨论,一句句情真意切的发言,社员们知无不言献良策的赤诚之心,言无不尽谋大计的奉献之心,卓然可见。他们正奋力为无锡社会发展书写辉煌篇章。
从1993年起,太湖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社市委敏锐地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组织社内环保领域、城市供水领域等方面的专家,开展太湖水污染源情况的系列调查,从水体污染的历史、原因、现状、国外治理方法等方面深入分析、调研,最终形成了题为《控制污染,拯救太湖》政协大会发言材料,并提交给全国人大。经过多方呼吁,太湖治理最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10年,连续3年获全省提案一等奖,5件提案获社中央优秀提案称号,向市政协提交提案126件,8件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37件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向市委报送专题调研成果46篇,其中,41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提交协商调研成果20篇,其中,绝大多数建议已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向市政协报送专题调研43篇,12篇获得了优秀调研成果;连续3年获市委统战部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被各级、各部门录用社情民意1000余条;自2006年社中央组织“九三论坛”以来,共被录用15篇,成为全省录用数最多的地级市,并于2012年成功承办了第七届“九三论坛”。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这些厚实的成绩背后,是无锡九三人独有的情感表达,它恬淡,朴实,犹如林间悄然滴落的清霞点点,润泽大地。
 
社会服务篇:道义极知当负荷
服务社会是每个九三人心中始终割舍不断的“道义”。
60年来,紧紧围绕科技、医卫、高教主界别特色,无锡九三人不断地将真情融入社会,把社会服务引向一个个更高的层次。
“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国际科技与和平周”、“三下乡”、“无锡九三讲堂”、“医卫咨询服务部”、“科技咨询服务部”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项目,让“无锡九三”这个响亮的名字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在街道、在社区、在乡村、在科研院所、在校园,社员们忙碌的身影、热忱的服务、和蔼的笑容,为无锡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支农扶贫一线、在科技咨询现场、在技术服务场地、在义诊服务一角、在抗击“非典”战场、在地震、冰雪救灾灾区,社员们用最真挚、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对道义的内涵。
2003年,抗击“非典”战斗中,100多位医卫战线的九三社员积极投身一线,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各级中共党组织的赞扬。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广大社员共捐款12.48万,援助灾区。市委会被社中央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2010年玉树地震后,锡山委员会企业家神出援手,向灾区捐款累计近80万元。
2009年以来,“九三专家工作站”先后落户羊尖、大浦、晨东休闲农庄、顾山红豆、鹅湖圩厍,以工作站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专家与农户、专家与企业等对接活动,为当地农户、企业等送医、送药、送技术、送服务。每年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2010年,社市委被社中央授予第二十二届“国家科学与和平周”突出贡献奖,2名社员获社中央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突出个人。
道义极知当负荷,湖山仍得饱登临。”无锡九三人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社会无声的爱。
 

      60载风风雨雨,60载春华秋实。忆往昔,岁月如歌;看今朝,喜看稻菽千重浪。愿九三学社无锡地方组织在党的多党合作事业中不断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