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丹青绘爱 木方成林――记九三学社社员、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教师余方林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他是一名教师,却比别人多了一份洒脱;他又是一名青年画家,却比他人多了一份爱心。从人群中走来,他沉稳,又略带逸致,严肃,又不失风趣,淡然,又有些执着。他,就是余方林,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基础课程专业教师,青年画家,同时,又是江苏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寒门学子志存高远

余方林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家境贫寒。勤劳朴实的父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长大,但生活的艰苦并没有阻碍老人供孩子上学的初心。

从小懂事的余方林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经过寒窗苦读,90年代初,他考取了家乡的中等师范学校,成为这个村子里第一个走出去读书的人。

中师毕业之后,余方林成为了一名山村小学教师。每每回想起那段经历,余方林很有感触。他说,那段艰苦的岁月成为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那里,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要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爱戴的人民教师,不仅如此,在教师的舞台上,他还要做得更多,走得更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这个一杯清茶、一盏油灯、一本书度过一夜晚的清贫岁月里,余方林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工作的辛劳:每个周一清晨,他要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推车步行10多公里到达半山腰的学校上班,而一不小心从山上滚下来摔昏了过去的经历,让他每每回忆起来都心有余悸;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电视机、网络,甚至经常没有电,有的只是呼啸的山风,寒来暑往的孤独和寂寞;一个学校78个教师,却要承担着百余名学生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可想而知;每到夜晚,附近的老师都回家了,学校就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人。

尽管艰苦,尽管疲惫,但是他却感到了充实,总怀揣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他说,那段生活常让他回味、神往。工作之余,他业务自学高中文化课程,并以自己的美术特长参加安徽省美术高考,成为了一名美术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强烈的求知欲在对美术绘画的钟情之下不断膨胀。经过三年的备考,他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西画研究方向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师从盛梅冰老师。毕业后,他来到了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大学教师梦想。他经常开玩笑说,他现在有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证书,只是没有幼儿园教师资格,有机会去考一个幼儿教师资格就全了。

 

               丹青出彩不舍乡情

2008年,在第二届时代精神全国油画展览中,很多人对一副名为《网中日月》的油画赞不绝口。这副乡土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就是余方林老师。作品创作于2008年,以连云港西连岛渔村的渔家妇女收渔网为题材。画面上,傍晚时分,一位头批红色围巾的渔家妇女弯着腰艰难地拖着渔网,夕阳的余晖揉着刚刚升起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渔村,妇人弯曲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渔家生活的艰辛。

在余方林油画作品中,这种乡土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成为重点。以写实为风格,又追求一点浪漫主义色彩,其间还略带唯美意境,这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除了《网中日月》,他还创作了《孩提时代》、《赶海归来》等一批反映农村、渔村人物以及生活场景的优秀作品。

他的创作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生经历相关。他说,他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每到农忙季节,他都要回老家帮忙干农活。骨子里,他认为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虽然现在不用干农活了,但他骨子里割舍不了那份农民的情怀。这些让他摆脱不了强烈的乡土情结,也让他对有着泥土气息的乡土题材情有独钟。他崇拜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尤其喜欢他的乡土现实主义作品《打石工》。他对如他父亲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背井离乡到城市里干着最苦、最脏的体力活的农民工有着满满的爱。他们是他绘画作品长盛不衰的题材。他甚至觉得他有使命去表现他们,讴歌他们。

除了《网中日月》,他的作品频频在各级展览或比赛中被收藏或得奖。《孩提时代》入选江苏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赶海归来》、《和谐》、《海之魂》、《收获的季节》、《不会忘却的纪念》等获得省市级奖项,并在各级展览中展出。

他对专业的孜孜追求不仅出于自身的喜好,还有源于他作为一名绘画基础课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他常说,一个好的绘画基础课老师,必须要靠作品说话,有了好的作品和绘画基本功,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欣赏自己,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绘画创作能力和基本功的学生。

 

               爱满天下桃李芬芳

在余方林的教学生涯里,陶行知老先生的爱满天下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常说,教育就应该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乐教爱生。在近20年的生涯中,他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了他的学生们。

在教学中,他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从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心理状态实际出发,他因材施教;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耐心地讲解和辅导;对于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他注重思想教育,平等地对待他们,走近他们,开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初来江南影视之时,他担任了班主任。班上一个名叫李明的男孩子,性格孤僻,行为过激,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捣乱课堂秩序。就在学校准备给处分他之际,余老师却说: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他翻阅了李明的入学资料,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李明的专业成绩很好,但是由于文化成绩稍差了点,与自己向往的学校擦肩而过,所以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自暴自弃。为了打开李明的心扉,余方林开始与李明对话聊天,从高考、专业、理想、人生等话题慢慢聊开。李明渐渐开始接受了这位新老师,也接受了这位老师对他的思想疏导,他的状况也开始慢慢改变。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李明不仅在专业上投入大量精力创作,还举办了个人作品展,更重要的是,他又重新树起了自信心,点燃起人生美好的梦想火花。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教学之余,余方林积极承担学校分配的一些任务。在担任美术协会辅导任务中,他每周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走进教室,组织美术协会,成立领导团队,发展成员,积极辅导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学习和创新,使走进美术协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专业上的进步,成为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学生纷纷在国家、省艺术展中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而他帮助过的不少学生毕业后都获得了较好的就业机会,成为单位的骨干和学校的就业明星。至今,逢年过节,学生们都会来看望他。

在科研方面,他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学识与能力并重,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他坚信: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境界;只有教育科研搞好了,专业能力上去了,教学能力才有支撑。近年来,他有多篇专业论文在《飞天》、《美术之友》、《美与时代》、《明日风尚》等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近日,当他得知自己获得江南影视艺术学院“最受欢迎老师”称号后,他依然淡定。他说,他不在意这些,他只是和学生相处较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并将继续做下去。因为在他的心底,这片安静的乐土,职业的单纯,与学生相处的无限乐趣,让他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份职业。

笔墨丹青出华彩,爱满天下一路芳香。最后,也衷心祝愿余老师在艺术的天地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桃李香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