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机械制造巨舰之帆――记九三学社滨湖委员会社员张建东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葛埭村,位于太湖北岸雪浪山南麓,7000年前无锡先民就在此泽地而居,留下了新石器文明的印迹。葛埭渊源的文化,灵秀的山水,孕育着一代一代的优秀儿女。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绿了江南两岸,无数的葛埭儿女站在创业浪头,以果敢和睿智践行着奋勇争先的创业精神,成为时代先锋。九三学社滨湖委员会社员张建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十年磨剑 书生大作为
1963年12月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里,葛埭村里有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他就是张健东。在那个吃饱是最大梦想的年代里,家中排行老三的张建东没有父母祖辈的溺爱,有的只是稀饭杂粮和打满补丁的衣裤勉强维持温饱,好在还有宽阔的天地供张健东和他的兄妹们肆意玩耍,挥发想象。正是这样充满艰辛但却自由的环境,造就了成年后思维活跃、做事稳重、为人诚恳的张建东。他的第一次人生抉择就充分展现了他的这些优良禀赋。
1982年初,19岁的张建东高中毕业后当了大半年的小学教师。虽然是代课老师,但以他的才智,转正成为公办教师,只是时间问题。可谁能想到,他默默辞去教职,放弃较高且稳定的收入,跑到铆焊厂当学徒,每月工资只有1块4分。大家都不理解,无不笑他傻。
事隔30多年,谈到当初的选择,张建东神秘一笑,说当时就预感到苏南乡镇企业必将遇上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机遇。
张建东跳槽到铆焊厂不久,就被选送到无锡机床厂技工学校学习。系统学习过机械制度与机械制造理论后的张建东,借助知识的力量,从学徒到车间主任、销售科长,具备了独立开拓事业的素质和能力。
1989年,张建东离开铆焊厂,在村里农科队猪舍安营扎寨担任村办雪浪石化换热设备厂技术厂长。石化厂设备重头在压力容器,张建东十年磨一剑,学的、实践的、精通的就是冷作、钣金、铆焊。英雄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1992年8月,张建东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雪浪高效换热器厂,扬起了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理想之帆,在创业的道路上开始劈波斩浪高歌远航。
1999年,受钢材市场大气候影响,葛埭村办轧钢厂倒闭。张建东出于责任,也出于企业家敏锐的视觉和高度的自信,毅然接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立了国内压力容器制造巨舰——东盛石化装备有限公司。现在,张建东麾下有东盛石化装备、远大重型锻造、盛和医用材料包装、宝星汽贸等多家企业,并参股大港石油工程设计院,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经营才能和宽广的视野。
同时,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多次获得无锡市劳动模范称号,并成为滨湖区人大代表。
心怀感恩 德行赢人心
作为一名企业家,张建东身上却始终保持着十足的书卷气。已过天命之年的他,似邻家阿伯,说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
员工们总是说,张总不似老板更似师长,说话不严不厉,思路清晰,做事有战略,总让人容易理解。最让员工们感到温暖的是,只要有困难找张总,总没错。张建东特别关注员工的心理变化,总能打开心窗与员工真情交流,而党员工遇到困境时,他总会尽力解决。在他的公司里,先后几十位员工受到张建东的帮助:如家人住院帮助联系医院,解决医疗费用;小孩上学遇到困难,予以无偿捐助等等。“十年修得同船渡”。张建东总觉得,共事一场是上辈子修来的缘分,一定要珍惜情分,相互帮助。这就是他对老板和员工关系的独到见解。为此,张建东还多次获得无锡市、滨湖区总工会“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称号。
“我能够有所小成,主要是遇到了好的机遇和好的朋友”。张建东总是习惯于放低自己,感恩社会和他人。每年,他都主动去拜访村里和街道的老者和困难户,给他们送去慰问和祝福。张建东说,困难的人家总是有各种不尽相同的遭遇,他们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村里面谁家有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问问建东有什么看法”。张建东的善良、平和和见识获得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几十年来,张建东还陆续向各级慈善组织捐赠了上百万元善款。每逢国内外发生重大事故,他便第一时间慷慨解囊,如非典、东南亚海啸、汶川地震等等。几年下来,累计数额近百万元。他的爱心让他赢得了市区两级“携手慈善,共创和谐”等诸多荣誉。
静享生活 宁静而致远
工作之外的张建东,俨然似一个退休阿伯,享受着属于他的恬淡时光,看似悠闲,自在,却在静谧之处思索着企业发展的未来,思索着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在外人看来,才年逾50的他应该再拼搏一番。但他总说,事业是干不完的,我们不能老占着位置,要相信年轻人,我喝喝茶,读读书,会会友,足矣。他常常感叹着已到知天命的年纪了,要会放下,会慢,会静,会生活。曾经的各种头衔都慢慢卸下,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喝喝茶,看看书,骑个自行车乡间转转,遇到老友点个头,驻足聊几句家常,仿佛又回到从前,在广阔的乡间自由驰骋,心境愈发平和,心态愈发恬淡。在恬淡中,他渐渐读懂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他更清楚他的企业定位,他也越来越愿意做他的机械制造巨舰的掌舵者,而不是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