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接力薪火传----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理论研修班有感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三月,长沙,红花��木盛开,我有幸参加了无锡市委统战部组织的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理论研修班,来到湖南长沙,追寻伟人足迹,重温红色征程。四天的研修班期间,我和各民主党派的学员一起,从十九大精神到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学习,从长沙到韶山冲和炭子冲的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寻觅历史的足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画出同心圆,共筑中国梦。
在领袖故里,我们信步在湖南第一师范旧址的屋檐下,徜徉于清水塘中共湘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的湖岸边,肃立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敬献花篮的人群之中,驻足于毛泽东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之前,一代伟人毛泽东波澜壮阔的生命长卷,在湖南的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记载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求学生涯,印记着青年毛泽东的政治抱负与理想,更是见证了一代伟人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历程。第一师范的前身是南宋理学家张�虼窗斓某悄鲜樵海�清朝末年始立湖南师范馆,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湖湘名校,在这里求学、工作长达八个春秋。走进第一师范的大门,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是毛泽东1950年回母校时的勉励辞,现已成为了第一师范的校训,嵌刻在第一师范进门处的墙壁上,警醒着在此经过的每一个人。对于今天,这句话也是莫大的鞭策。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使命在肩,责任在心,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远志向,要有“谦逊明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有“人民本位,民主平等”的人文情怀,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继承和弘扬前贤之志,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积极投身于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第一师范的校舍宁静别致、庄重典雅,青灰色的墙面配以白色的门窗檐框与柱饰,长廊及亭楼迂回绕行,幽深曲折,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学校的历史、见证着伟人的成长。在学生志愿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反映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任教及从事建党建团等革命活动史实的6个基本陈列展厅。一百年前,一群青年人的思想在这里萌芽,实现救国的理想在这里启航。时光荏苒,第八班教室中毛泽东当年伏案苦读的课桌椅依然保存完好,长廊一角他经常进行冷水浴以强身健体的水井也风采依旧,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畅谈救国救民信仰的第八寝室同样完整保留,怀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进行激奋人心讲演的大礼堂也仍然阳光遍地。一路行来,不禁感叹,伟人之伟大,从细节之中就能得以窥见一二。毛泽东看书时秉承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读报时总是随身带着世界地图、英汉字典和笔记本,说是“一举多得”,既明了时事,熟悉地理,又可学习英文;在寝室里提倡“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这些点点滴滴都生动再现了青年毛泽东对知识的渴望、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抚今追昔,百感交集。追溯伟人的成长足迹和光辉一生,让我懂得了怎样把握青春,奋斗进取,描绘自己生命的彩图;也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更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每个人肩上都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1925年,重游橘子洲时,毛泽东以非常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在第一师范这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理想的道路,未来,我们将凝心聚力,将红色基因永续相传,将奋斗精神融入血脉,更好地凝聚起团结合作的思想共识,激发起服务发展的强大力量,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定四个自信,携手前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尽心履职,画出最大同心圆,齐心协力共襄伟业。
上一篇:新时代 新思想 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