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从历史的意义来认识新型政党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倘若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我很愿意穿过这70年来漫长的起伏兴衰,追踪前辈先贤的足迹,探寻新型政党制度从确立到发展到完善的历程。从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中走出来的国人对祖国的热爱共同占据着他们的心灵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对祖国的希望共同激励着我们的灵魂这是青春、热情、自豪的70年尽管有错误、有挫折,但是它的波澜壮阔将永世难忘即使当经历和目睹这个时代的人消失以后,人们还是一定会长久地以赞美崇敬的目光仰望它。
新型政党制度诞生、发展于这个特殊而耀眼的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核心特征,它的意义在于其历史必然性,它的卓越在于这个历史的必然要求实际实现的政治创造性。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伟大的革命一旦成功,便使产生革命的原因消失,革命由于本身的成功,反变得不可理解了。”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也可适用这一逻辑。近300年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主流形式和一般形态是,政党以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政党之间激烈竞争、政党代表各自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利益,他们掌握着以政党数量和政党竞争为政党制度模式划分标准的话语霸权,质疑着中国独树一帜的政党制度,却无视同时无法理解这一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之时,正值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在各个战场上相继取得胜利,夺取全国政权已成定局。国民党虽是强弩之末,仍然负隅顽抗。而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各民主党派在积极投身反内战、反独裁、反迫害、争取和平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奋斗中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是代表正义和真理的旗帜。也因此,这一口号迅速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1949年1月22日联合发表的《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中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早日实现。”1949年9月新政协成立,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初步形成。九三学社的社史,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历史一样,也在这一节光荣的宣告,1949年1月发表宣言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作为民主党派之一参加了新政协,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篇章。多党合作制度自此拉开了序幕,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稳步发展的根本
在2018年3月的“两会”上,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称作“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多党合作建国、协商民主建政而产生萌芽于革命时期、磨砺于建设时期、淬炼于改革时期、升华于新时代。它的政治创造性,更植根于华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书》曰:“王道荡荡,无偏无党;王道平平,无党无偏。”在中国传统中,洁身自好的儒家一向强调“君子不党”,且出于对“朋党之祸”的恐惧,为了维护帝制皇权,一直抑制着政党的发展。民初时期的党派还避讳自称“党”,而代之“会”或“社”,如兴中会、同盟会等。到民国中后期,随着西方思想的输入,中国才逐渐改变了对“党”的传统消极看法,并走向另一极端,一度出现过政党林立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党员的跨党现象十分普遍。而以两种极端情况为鉴,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走出一条新的政党制度发展道路问题进行战略思考,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加以创造,形成了统一战线理论。毛主席认为,“任何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并非一党一派的私事”。 历史从来不是天上的星辰,历史恰是一个个选择判断的结果,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既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判断和选择的结果
这种多方政治智慧的民族基础在于“天下为公”,从孟子开始的“君轻民贵”思想,发展至儒家的民本主义传统,而早在君主专制到处高扬的17世纪,黄宗羲就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与此对立的是儒家一直警惕的“党争”,而在政党政治臻至极致的美国,其建国初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也清醒的认识到政党派系的斗争会导致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从而阻碍政府的正常运转并损害公共利益,果不其然,二战后的美国,“分裂政府”成为常规:总统由一个政党统治,国会多数由另一个政党控制,甚至国会的两院分数两党控制。而在历史的基础上,如何超越专制帝制下朴素的民本主义,如何避免西方政党竞争倾轧的固有缺陷,建立与发展新型政党制度,更依赖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决策。历经70年,尽管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却是始终不渝地在坚持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与襟怀未曾动摇,参政党的政治热情和使命感未曾消退实践早已证明,新型政党制度华夏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惯例和民族性格和谐一致,正如韩启德在九三学社创建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述:“70载栉风沐雨,充分见证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民族与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点一滴、长时间而成就的事业。其中最了不起的,其实并不在于汲取了何种智慧,采取了何种手段,创立了何种局面,这些当然也很重要;但是这一新事物的伟大在于,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行动灯塔,冲破利益问题的迷雾,彻底摆脱旧式政党制度的私利羁绊
我们的无数先辈,曾带着山河破碎的愤懑,带着一腔热血的孤勇,带着因负经纬之才的希冀,也带着不知何时身死名灭的决然,付出血与火的高昂代价,换来了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今日之当下,就是明日之历史。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的普通社员,眼见大浪淘沙后的吉光片羽,雪泥鸿爪,我的观点是朴素又局限的:不忘来处,应知归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八个字,正是读透了历史,望穿了前方,从时空深处传来的不绝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