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魅力与中华文化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5月30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九三学社江苏画院院长陆越子教授做客“南图讲座”,主讲《国画魅力与中华文化》。
在近两小时的讲座时间里,陆教授把他从事三十多载美术教学的经验积累与对中国画绘画创作的研究探索,浓缩为深入浅出、高度凝炼的语言。他从书画同源、以书入画讲到写意传神、气韵生动,再到用笔用墨、机理秘诀等等,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十分精彩。陆教授坦言,国画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文人画”的诞生,诗书画印的合一,使中国画区别于世界各派画,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同时,陆教授还结合自己的作品图片引导听众学习赏析,他的笔墨泼辣恣肆,意境雅健清逸、活泼自然,极富生气与壮气,此外,陆教授作画用水独得法门,酣畅淋漓又不失物象形态,轻松灵动也不乏厚重大气,优雅从容,化繁为简,趣味盎然。,让听众大开眼界,大呼过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