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江苏省农水支社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九三学社江苏省农水支社在社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不断的进步,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变。现将支社2012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建设,全面提高社员素质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支社思想政治工作
今年是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支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大家认真研读十八大有关文件,自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通过学习,大家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辟新征程、创造新成就充满信心,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了更坚定的认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学习,大家更加坚定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政治制度的信念。
(二)积极组织各种主题活动,提高社员素质,增加凝聚力
一个组织,有活动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和影响力。5月18日,支社成员一行20多人来到南京理工大学参观兵器展览。南理工兵器教学楼内陈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兵器如榴弹炮、加农炮、自行火炮、防空炮、反坦克炮等火炮,舰载导弹、对舰导弹等武器,还有当年从日本侵略者、美帝国主义者手中缴获的各种武器,以及其他友好国家赠送的一些兵器。有些珍品甚至在国家军事博物馆都很难看到。大家饶有兴趣地学习了兵器的历史、工作原理及用途,还了解到某些国产兵器背后的故事。这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让社员们大开眼界,了解了我国武器的发展史及兵器方面的知识,也增强了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
(三)加强与兄弟支社的交往,增进友谊,扩大合作
10月14日,支社与民建省直综合十支部、省水利厅水资源中心党支部在南京举行联谊活动。一行四十余人参观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和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由民建会员吴先斌先生投资创办,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博物馆,是一个以独特视角反映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所留下的记忆和反思的史料陈列馆;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2600余平方公里,秦淮新河、武定门水利枢纽两座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洪排涝、抗旱灌溉、航运以及南京的城市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联谊活动使大家震憾了心灵,陶治了情操,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友谊,纷纷表示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
二、推动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
支社在组织建设方面始终贯彻人才强社战略,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持特色的要求,主动物色人才,在遴选发展对象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辩证地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注重发展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二是注重对新社员的考察、交流,每组织一次支社活动,支社都会邀请他们参加,让他们亲身感受九三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并带领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三是把好政治思想关,保证新社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四是注重发展年轻社员,为支社注入新鲜血液;五是紧紧依靠社内的一批骨干,发扬奉献精神,团结全体社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树立好形象,组织稳步发展。2012年,支社新发展社员2名。目前支社成员由刚成立时的28名增加到34名。
三、立足本职工作,加强服务社会意识,不断争先创优
(一)加强社会建设,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1、支社成员单位——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依托现有实验室条件,圆满完成了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局等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类抽检任务,包括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产地监督抽查、贝类产品监测等。据统计,今年共完成1900多个样品的抽样检测任务,获得检测数据16 000多个。此外还积极承担无公害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科研院所、个人委托的产品检测。这些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消费者及时了解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为政府部门制定决定、决策提供了依据,有效地保障了我省乃至全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为充分发挥快速检测初步筛选的作用,扩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及时发现潜在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掌握信息,切实保障水产品安全,2012年该中心协助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启动了全省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在全省22个渔业重点县(市、区)132个快检室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快检工作,全省全年共抽检快速检测样品11165个。
此外,为积极响应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6月12日该中心开展了3个主题活动:一是举办“江苏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通过专人介绍、发放资料及现场观摩等方式,向参观群众展示了“中心”职能、承担的各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任务以及检测全过程。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社会各界群众共计70余人参观了“中心”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二是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讲座。中心在昆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大力支持下,在昆山市举办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讲座。昆山市各镇(区)农服中心分管水产副主任、水产养殖大户和鱼药经营店负责人共115人参加了会议。讲座的开办加深了广大渔业从业人员对我国、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认识,提高了渔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三是开展全省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区县与农产品批发企业等基层检测机构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能力,加快推广江苏省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完善江苏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为维护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保障。
2、支社成员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开展大宗淡水鱼新品种扩繁与养殖技术试验示范,进行大宗淡水鱼出血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开展池塘生态工程化调控养殖模式技术试验示范,配合开展池塘水质调控机制与底质调控技术研究。本年度妥善解决了多起大宗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特别是异育银鲫爆发性疾病。从今年4月开始,江苏的异育银鲫主产区的鲫鱼出现了“大红鳃”及“鳃出血”症的病害,至6月中旬,江苏境内病害发生面积约达20万亩,发病塘口的死亡率达10%-90%,给整个异育银鲫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5月中旬试验站接到基层水产站的病情发生通报后,立即组织专家对江苏的主产区盐城的射阳县、大丰市、盐都区,扬州的宝应县、泰州区的兴化市,淮安的淮安区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及时将病情通报体系病害防控研究室、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配合岗位专家到射阳、宝应等地采样,第一时间开展了调查、取样、测定、试验等研究工作;通过岗位专家的研究分析,及时提出了预防、用药等应对措施,并在兴化示范片的发病池塘进行了防治试验,有效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7、8月份武进示范片有两次大型台风过境,试验站和示范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养殖户做好防台风准备以及灾后复产工作,及时预防台风过境后病害的发生,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
此外,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还承担了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专项《2012年江苏省内陆省管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监测》项目,对我省五大湖泊及长江干流江苏三个段面(简称8大站位),设立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共145个(监测水域面积达到6000 km2以上),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观察与鉴定、数据统计与相关指标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分析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各监测水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和增殖放流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撰写监测分报告,对渔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此基础上拟形成江苏省2012年渔业环境状况公报中内陆渔业资源状况部分的内容,为政府部门了解和掌握我省渔业环境状况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进而进一步推动生态修复,指导湖泊增殖,渔民增收。
3、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支社成员单位——江苏省农委信息中心,根据《农业部关于启用‘12316’短信息服务专用代码的通知》文件精神,联合中国移动集团江苏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江苏省“12316”惠农短信平台,用于开展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政策宣传、通知公告、行政管理、应急反应、工作指导、会议服务等。为保证“12316”惠农短信准确、可靠、及时,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他们从全省农业系统中聘请了一大批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人员担任惠农短信专家。信息分为粮油、园艺、畜禽、水产、蚕桑、政策、市场、气象等13个大类74个小类,用户分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人员、农产品行业协会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等。2012年共发送短信600多万条次,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支社成员单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信息中心(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围绕服务“推进沿海开发、建设现代渔业”的局中心工作,提升各项业务工作能力。一是开展江苏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服务江苏海洋经济。通过推进全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开展全省用海单位普查,结合数据上报情况启动相关数据库建设;通过加强全省海洋经济专线网络的安全保障,指导沿海三市一县节点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的信息网络安全建设。二是加强海域使用动态监管,服务海洋开发管理。参与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和遥感解译平台建设,发挥数据集中管理、遥感解译的技术支撑作用;参与省测绘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举办的全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测绘技能大赛,提供竞技和交流的平台,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强化信息内容和技术保障,服务行业信息化。制定省“数字海洋”的整体规划和配套管理办法,监督指导市县级“数字海洋”建设与运行。指导连云港市完成三维立体海域监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项目建设与应用为抓手,认真总结,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科研工作成绩喜人
支社成员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结合我省渔业生产实际,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了适合不同层次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技术储备,缩小与发达国家检测技术水平的差距。2012年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和骄人的成绩,支社主委吴光红研究员负责主持的,张美琴和张彤晴研究员参加的“渔业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项目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水利厅农发中心胡乐工程师参加的“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节水及环境效应试验研究”项目获国家级农业节水科技二等奖;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陈宁高工参加的项目获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集体一等奖;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朱瑞工程师参加的“江苏湖泊渔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太湖) 建设”项目获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服务社会卓有成效
一年来,支社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强农富民工程等工作。
1、科研与基层相结合,在基层服务中争创效益
①支社主委吴光红研究员负责实施的 “动物源性食品中生物胺和杂环胺的检测与控制研究” 项目,先后与省内3个大型传统禽肉制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2010-2012年累计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利税900万元,市场占有率增加了5%。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间接带动省内水产及肉禽养殖户致富,有效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政府分忧。此外,通过新产品开发与扩大生产规模,示范企业加工农产品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不仅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相关辅助产业,如饲料加工业、包装材料、物资流通等方面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②支社成员单位之一—农机系统,通过多项新产品新技术鉴定推广,有应用于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智能配肥设备;结合现代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和高效设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节水效率的移动式喷滴设备技术;有突破性进展的油菜籽及小籽粒烘干设备、适应西部地区农副产业发展的果蔬干燥设备、改善畜禽养殖环境的畜禽粪便固液分离系统和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质成型设备、气化供气系统、沼气供气系统等技术产品,应用于生产,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2、走村进户到基层,现场指导(农)渔民增产增收
支社成员单位之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唐建清研究员结合承担的南京综合试验站项目,以“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主要载体,结合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千名科技人员访万家”春季渔业科技服务等活动,试验站及示范片举办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基层渔技人员、养殖户1109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360份。邀请岗位专家到试验示范片调研和培训。另外参加水产技术讲座多次。2012年在我省的兴化、淮安地开展克氏原螯虾相关养殖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农(渔)民800余人次,免费接待来人来电技术咨询300余次以上,为广大养殖户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总之,2012年,九三学社江苏省农水支社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社员的本职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离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农水支社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社中央和社省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十八大有关文件材料,提高社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一如既往地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二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紧紧围绕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突破点,提出质量过硬的优质提案;三是加强社会服务,不断创先争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农水支社要结合各位社员的专业特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作为;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支社活力。进一步加强新社员的发展和培养,为支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支社凝聚力;五是继续发扬传统,广泛联系社员。支社将广泛深入地多联系、多和社员沟通,一如继往地多关心、关爱老社员,让他们发挥余热!
2013年,我们要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领下,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踏实地工作,继承发扬九三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发挥“人才荟萃”的特点和优势,为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努力工作,积极奉献。
九三学社江苏省农水支社
201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