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农水支社、民建省直综合十支部与省水利厅水资源中心党支部举行联谊活动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10月14日下午,九三学社农水支社、民建省直综合十支部、省水利厅水资源中心党支部在南京举行联谊活动。
大家先参观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该馆由民建会员吴先斌先生投资创办,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博物馆,一个以独特视角反映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所留下的记忆和反思的史料陈列馆。博物馆的图片实物展出分为两部分:“南京城的控诉”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分别展出抗战时期618张老照片、200余件抗日战争文物。除此之外,还有抗日图书收藏室、学术交流会议室、专家研讨办公室三部分,供对抗战史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参观使用。
“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入口处墙上镌刻着田汉的名言警句,震憾着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展厅迎门镌刻的巨幅《义勇军进行曲》词谱,慑人心魄;侧面悬挂着72张幸存者照片,均为吴先斌采访时所摄,象征着72年前那段黑暗的大屠杀史;吴馆长详尽的解说,使一张张图片变得鲜活起来,震憾着大家的心灵。
随后,大家又来到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2600余平方公里,上游16条支流大部分为山丘河道,源短流急,河谷浅,每年夏秋雨水较为集中,暴雨后易形成洪峰,具有典型的“小流域、大防洪”特点。大家饶有兴致地听取了管理处负责人的介绍,并参观了秦淮新河、武定门水利枢纽两座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新河水利枢纽建成于1982年,位于秦淮新河入江口中处,由一座大型节制闸、一座中型抽水站及水文、鱼道等水工建筑物组成,是秦淮河流域主要控制工程之一,在流域防洪排涝、抗旱灌溉、航运以及南京的城市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定门节制闸建成于1960年,共6孔,每孔净宽8米,建成投运以来,经受了历次秦淮河和长江大洪水的考验,在防洪、排涝、引水和灌溉方面均发挥了应有的效益。自2005年7月起,通过联合调度、引江调水,每年为外秦淮河提供超过10亿m3清洁水源,为改善南京的城市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联谊活动使大家震憾了心灵,陶治了情操,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友谊。九三学社叶勇副主委、王献民秘书长、民建郝星晨副主委、陈杰秘书长的亲自参与更是让大家振奋。活动结束,大家依依惜别,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江苏省农水支社 王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