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九三学社江苏省农水支社组织登阅江楼、游静海寺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1-10-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九三学社江苏省农水支社组织登阅江楼、游静海寺主题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的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为庆祝一年一度重阳节的到来,2011年10月7日,省九三学社农水支社组织社员赴阅江楼、静海寺游览,共有17名社员参加了此次活动,不少白发苍苍但老当益壮的老社员也兴致勃勃登高望远,凭栏远眺,享受着金秋的美好时刻。

南京阅江楼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朱元璋称帝后曾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可谓历史源远、底蕴深厚,但一直以来都是“有记无楼”,直至1999年才正式动工兴建,2001年完工。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巅,山高78米,楼高52米,远远望去,只见青山葱翠间碧瓦朱楹、朱帘凤飞,好一座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的亭台楼阁。登上阅江楼,放眼远望,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置身于城、山、楼、江的开阔画面之中,着实令人心旷神怡,真正领略到了“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境界。
游览过阅江楼景区,大家又来到毗邻的静海寺。静海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之所以闻名于世,一来是因为此乃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而敕建,并赐额“静海”,取“四海平静”之意,郑和晚年曾在寺内生活过;二来是因为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时,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政府四次议约,最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因此静海寺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古寺有大雄宝殿、潮音阁等殿堂楼阁八十多楹,是座十分恢宏的庙宇,数度战火中曾被毁数次,几经修复、重建和扩建,于香港回归前夕新馆落成。游览静海寺,大家体会到它的集荣辱于一身,体会到它的沧桑历史,体会到它的沉稳与厚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守望者,静海寺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追忆与沉思,成为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此次重阳登高活动,不仅使大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让大家经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洗礼,更加深了支社新老社员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到支社组织的健康、有益、科学的活动中去,在健康有益的生活中强健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焕发活力。
 
(九三学社江苏省农水支社 王菊供稿)
   20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