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健康、快乐”家园

发布时间:2009-10-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庆贺祖国60年华诞之际,九三学社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离退休支社的社员和全国人民一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为建立创新型、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贡献。
      该支社的全体成员,过去都是战斗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第一线的老知识分子,曾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虽然退休了,但出于对学校的关心,对专业的热爱,基本上是退而不休,有60%以上的社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能力,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方式参与科技开发。他们多年来工作的体会是,要搞好一项工作,必须把和谐、健康(心理、思想、身体)放在首位,把建立和谐、健康、快乐的家园作为基本目标,这样不会感到累,不会多病,不会产生大的矛盾。身体健康了,心情愉快了,家庭和谐了,减少了领导的后顾之忧,减少了学校的医疗费,减轻了儿孙们的精神、经济负担,使他们能安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样,我们也为建立和谐、健康、快乐校园,为学校建设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出了贡献。为此,九月二十二日我社全体成员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召开了“和谐、健康、快乐”座谈会。这些老知识分子感受到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带来的精神力量。结合自身实践,积极踊跃地畅谈了和谐健康的丰富内涵。大会开始,首先祝贺殷恭毅教授98岁高寿,并敬赠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生日贺卡,衷心祝福殷先生健康长寿。殷先生心情特别愉快,侃侃有谈,发言中气十足,声音洪亮。畅谈了自身长寿之道。他说,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相当重要。如步行外出拿报纸,不用保姆,生活自理。自己烧饭、洗衣服,作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认为是一种趣味。饮食要科学、平衡,粗、细粮、荤素,果蔬样样吃,颇有滋味。多看书,勤记录,写回忆录,不使大脑痴呆。殷先生对待疾病感慨颇深。在日寇入侵兵荒马乱时期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曾多次患大病。当时医疗条件差,看医吃药较困难,在这危机时刻,殷先生不焦虑、不畏惧、坚强、坚持、稳住、通过自身内部的刚力,控制了疾病的发展,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外柔内刚的性格便成了殷先生健康长寿的秘诀。单人耘老先生擅长写诗作画。至今已80多岁,仍四处奔波为他人服务,临会前,单先生为庆贺国庆60周年赋就一幅“满江红”诗一首带进会场。颂扬“伸臂截江三峡面,登舱揽月九韶作”的祖国建设巨大成就和“耿光照古免农税,廉政为民现河洛”的英明政策。最后表达“庆甲子钟鼓颂和谐舞黄鹤”的欢乐心情(附诗)。
       社员们就“运动”促健康感受颇深。运动促进健康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对于老年人,动则灵活,不动则迟缓。动脑、动手、动脚、全身活动,散步、步行购物,不要送报上门,偏要步行卫岗买报。动脑买菜(搭配),动脑洗菜(去除污染防营养流失),动脑烧菜(防营养破坏),已成为很多老师将自己的营养知识用于家庭烹饪上的习惯,吃的营养,生活健康。我社80多岁的老教授胡亦端老师,勤活动,爱看书,自己操持家务。每天清晨和老伴前后相随步行校园一大圈,天天坚持(晴天外出,阴雨天室内)从不停息。有的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坚持群体晨练。有的老师经常骑自行车外出周游城郊,有的老师风雨无阻,坚持门球、羽毛球的锻炼,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体质。据统计,我社将有90%以上社员都坚持活动,他们的身体至今都很健康。
      欲要健康的身体,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较好的情绪,健康的心态。首先要心平气和。要拥有美好的一面,避免坏的一面。面对家庭中分歧或过错,不要多指责,不固执己见。若争论不休,要及时宣布“暂停”,回避矛盾与冲突。要多沟通、多交流,要相互理解、相互谅解,平息心中不快。另外,从读书、写作、作画、书法、电脑、摄影中寻找兴趣,陶冶情操,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快乐,开发老人尚未用完的智慧。冯紫云老师,身体并不太好,但从外表上看,她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满面乐观看不出是一个患有糖尿等病的人。他擅长摄影,国庆节前还举办了多场次的夫妻双人摄影展。她战胜了病魔,获得了身体健康。
      社员们争相发言,就因时间太少,未能交流实在可惜。
      会上,我们还围绕如何加强同志们间的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一个九三社员民主党派的人士,关心学校大事,关心周围事物,关心社员的冷暖,这是义不容辞的。社员之间相互关心,团结相帮,将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巩固与发展。经讨论,大家认为,首先充分发扬现有社员的优良作风,比如谈涵秋老师和殷先生是近邻,几年来谈老师为殷先生递取报刊杂志,代领节日礼物等,殷先生也不间断地搜集文史资料送谈老师阅读。单人耘先生和刘惠吉老师都有作诗作画的才能和功底,切磋琢磨意志语合,共同的兴趣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为此我们根据社员们是同一单位,或居住相近,或平时接近交谈较多,或工作性质相近,接触机会较多的原则,组织成10个几人(4~5人)小组,(名单略),年龄适当搭配,召集人为年轻老人,以便联系、沟通、互通情报。做到社员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重点保证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社员有人关心,有人相帮,形成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集体,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组织的作用,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贡献。

 

                                                    九三学社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离退休支社
                                                                二○○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