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表是好人,他的心中装着我们,装着老百姓啊,他让我感受政府、社会对我们贫困残疾人的关爱,让我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常州市武进高新北区79岁的周彩近提起“陈代表”很是激动,中风过的她现在能简单说话和独立行走。
周彩近口中的“陈代表”就是陈凯,常州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武进二支社主委、武进区同心助残驿站理事长……在这么多闪亮的头衔中,他很喜欢别人称他“陈代表”,他说,这个称呼包含了老百姓对他的信任与期许,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为老百姓的事四处奔走,再苦再累他也乐意。他心里有一团火,始终装着老百姓。
用心打造残疾人的心灵驿站
周彩近71岁时得了中风,使原本家庭经济一般的家庭越加困难,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推荐下,周彩近除了逢年过节享受物质、现金的慰问外,每月还有上门助残志愿服务2次,手把手教会本人和家属居家康复技巧。而这一切得益于陈凯策划并实施的武进同心助残驿站的精准帮扶。使周彩近老人在志愿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基本实现自己下地行走,能自己照顾自己……
“通过我们驿站的努力,使他们能快乐地、有尊严地生活、学习与工作”陈凯朴实的说,驿站的目标就是成为残疾人士的心灵驿站、快乐家园。残疾人士这个特殊群体在陈凯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分量。
陈凯用工匠精神不断更新、升级助残模式。成立之初,他确立了结对户精准帮扶的模式,通过组建帮扶小组,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心理关怀服务。“我们的帮扶小组由一名心理咨询师和两名普通志愿者组成,我们不仅关注残疾人士的物质需求,也关切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理想,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帮扶小组采取双月电联、单月走访的服务机制,动态掌握结对困难残疾家庭需要并及时响应服务。双月电联中,帮扶小组通过电话、网络与结对户谈心聊天,了解结对户的具体困难,同时向其宣传最新的助残扶贫政策。单月走访中,帮扶小组上门看望结对户,与其面对面交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陈凯的努力下,同心助残驿站的结对残疾困难家庭户数一直在持续增长,目前扩大到100户。不少残疾人士感动得说,陈理事长让他们找到了“真亲戚”,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真情与温暖。
随着帮扶助残活动的深入,陈凯意识到残疾人士的就业创业是个关键问题:残疾人本身就业困难,且很多家庭因残致贫,创业时无资产可供抵押,贷不到款,就业创业的难度很大。如果能够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助残效果会大幅提升。陈凯说干就干,他立即召集人马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驿站原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增值关怀”一项,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帮助。“增值关怀”这一服务类型的出现,开启了“授人以渔”的助残新模式,受到了残疾人士的热烈响应。
在不断打磨服务模式的同时,陈凯也一直在思考驿站的“造血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同心助残驿站形成了“民主党派成员捐赠+社会捐赠+公益创投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驿站累计收到捐赠200万元,其中同心助残基金50万元。陈凯说:“资金问题解决了,助残事业也就可持续发展了。我们同心助残驿站走的是品牌发展之路,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驿站‘333精准助残’模式是武进首创的,效果很明显,我们的模式也引起了省委有关部门关注,《中华英才》2018年第11期用2个整版了报道《武进同心助残驿站倾力打造温暖助残公益品牌》,我和驿站同仁更加有信心把助残事业干好!我们驿站新的目标是2024年末,武进同心助残驿站将结对150户残疾家庭。”
用笔写下很多高质量建议
2017年1月陈凯当选常州市人大代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交出了一份让人惊叹的答卷。三次大会期间,提交代表建议19件;履新以来联系老百姓102人次、协助解决老百姓难题22件;上报社情民意信息120余条,被中央省市采用90余条;获得优秀代表建议2件并被表彰为优秀人大代表。《发展农业新业态,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选常州市第三十次人大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代表建议是代表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建议提什么内容,怎么提,找哪个切入口,都反映了平时的调研和积累。每次提建议,我都深思熟虑,左右衡量,确保我提出的建议既反映基层真实的情况,又能给政府部门支好招,帮助解决问题。”为了达到心目中的完美,陈凯常常奋笔疾书到深夜。
陈凯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人才培育、开发区改革、特色小镇建设、养老服务业、公共文化建设等等都是他关心的,堪称“杂家”。他表示,作为一名代表,尤其是市代表,不能被自己的职业和眼界所限制。老百姓关心的、需要的、期盼的,就是代表应该且必须关注的领域。陈凯本是一个满怀激情、精力充沛的人,担任市代表后,他的身体更似藏了一个小宇宙,除了定期参加“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视察活动,他还每年给自己确定一个课题,深入原选区开展调查研究。他似火的热情感染着与他打交道的每个老百姓,老百姓见到他,就像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喜欢亲切地叫他“陈代表”。
用腿跑遍常州的大街小巷
自从担任市人大代表后,陈凯的脚步在常州的街头巷尾、乡野田间留下了无数印记。陈凯立志当一名“跑腿”的代表,他要跑到情况最真实的基层去,跑到最质朴的老百姓中,跑到问题最复杂的角落里。他说,跑来跑去,看问题的角度更精准了,和老百姓的感情也深了,一举两得。
2018年年初,一些常州文化学者向陈凯反映,“城南书院”作为常武地区历史上的第一所书院,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城南书院’是常武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进化研究的活化石。我们不能让它成为文物保护盲点,让珍贵的遗址资源遗失。”为此,他和学者们跑到城南书院遗址调研,并且延伸考察了周边的名人遗址,如恽南田故居、恽南田陵园、恽氏牌坊、徐氏宗祠、抗日航空烈士恽逸安故居、八六海战英雄徐寿祺将军故居(已拆),上店古桥等。调研中,遗址旧居的现状让陈凯心情沉重,他们或零散保护,或半开发荒置。“保护开发工作刻不容缓!必须把城南书院和周边遗迹打包成一体,统筹保护,综合推进,绝不能让文化遗迹在我们这代手中消失。”陈凯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城南书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常州市规划局的重视,先后召集有关方面专家召开论证会2场,有关建议在规划方案中得到采纳。
作为从小住在长江边的孩子,陈凯对长江有着特别的情愫,一直关注长江的开放与保护。习近平总书记长江大保护方略提出后,他兴奋得几夜没睡好。他聚焦长江大保护深入思考,他调研后认为,长江大保护还有如下困难:1、长江大保护相关法律正在酝酿中,各种利益通过法律调整难度较大;2、相关工作推进各地摸索着前进,缺乏统一的标准;3、大保护涉及的省市、部门较多,协调不太顺畅;4、对长江生态、水环境、开发利用等的监测分散;5、污染历史欠账大、治理见效慢,而人财物投入能力有限。他建议重视四个高水平统筹,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科学化、系统化、可持续。一是高水平统筹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长江保护法》的制订,提升立法质量,用科学、前瞻、刚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好长江大保护。二是高水平统筹长江大保护管理标准化。三、高水平统筹区域协调机制。建议建立专门的议事协调机制,加强议事协调机构运行能力;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地推动两层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四是高水平统筹智能监测体系。对长江水文、水生生物、岸线、沿江产业、渔业、航运等监测体系予以整合,利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建立立体的智能化监测体系;建立沿江城市指标排位系统,对倒数地市重点督导、问责政府负责人,全力提升长江大保护各项工程效能。该建议得到市委统战部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被层报省、中央有关部门。
人们常把爱比作一团火。在陈凯的心里,总是燃烧着一团火,因为他心里有爱,不仅爱自己,也爱他人,爱老百姓,爱我们的国家。陈凯以人大代表之名,践行人间大爱之事。(社常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