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全国两会|施卫东:打破“二元”办学模式 制定统一职校办学政策

发布时间:2022-03-0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针对高技能人才“招工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由人社和教育两部门负责,要打破这种“二元”办学模式,需增加部门协同,制定统一的职业院校办学政策。


1a1fd2155f504470927f596199f6054c.jpeg

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央广网发 沈天楠摄)


“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施卫东说,从数量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与日本的40%、德国的50%还有很大差距;素质上看,技能人才队伍仍以初、中级工为主体,技师以上人才数量稀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尤为紧缺;结构上看,高技能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老龄化现象已凸显,人才培养存在断层风险。

究其原因,施卫东认为,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由人社和教育两部门负责,“二元”办学不利于统筹管理和资源有机整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师资招聘重学历轻技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合作层次浅、水平低。此外,部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仍存在“待遇唯学历、干活要技能”的现象,高技能人才与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薪酬结构不合理。

对此,施卫东建议,首先是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整合教育和人社部门的职业教育职能,打破“二元”办学模式,增加部门协同,制定统一的职业院校办学政策。坚持以产业为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地区产业人才需求,引导院校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例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新兴行业特色人才培养。其次,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创孵化器等机构的资源优势,充分“借智”“借力”,探索构建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服务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同时,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打破唯学历、轻技能的分配体系,拓宽职业院校教师引进渠道,吸引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入校任教,降低学历要求,提高技能要求。

自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施卫东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历次全会上共提出了71个提案,反映了11个社情民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有些提案被直接采用。

来源:央广网南通  记者:王锡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