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2021年两会|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江苏

发布时间:2021-01-2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结报南京讯(特约通讯员 黄列)在江苏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提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已从探索、预研、建设和运行等层面逐步完善相关体系。作为国家科技领域竞争重要平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正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为主要承载进行布局。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认为:目前,江苏省已有“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另有“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备选目录,“纳米真空互联试验装置”和“细胞研究与应用科学设施”正在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准努力筹建。但与部分兄弟省市相比,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布局建设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以江苏省“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为例,总投资15.1亿元,但与上海市聚焦投入80亿元打造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相比,我省聚焦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度还不够。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方面,同处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合肥目前均领先江苏省,并已先后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此外,浙江之江实验室、上海张江实验室等短时间内吸引了相当数量的重量级科学家、方向带头人,以及大批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形成了一定的虹吸效应,增加了江苏省重点布局领域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上的困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最新要求,江苏必须以创新为硬核,铸造更多国之重器,让科技创新成为“苏大强”的生动诠释,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建议:

一、切实增强紧迫意识,加大建设力度

当前,各省中心城市已成为承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主要空间形式,除合肥、上海等,成都、杭州等中心城市也已全面发力,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江苏省要积极争取处于科技前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更多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管理规格

建议借鉴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安徽)、张江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由省(市)领导领衔理事会来推动建设的典型做法,成立高规格创建领导小组,实际运营主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金字塔”塔尖人才主任,赋予其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三、科学谋划战略布点,加强集群谋划

选好增量,围绕江苏重点打造的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尚未布局的真空地带,先期谋划如脑科学、合成生物学、人类增强、高性能计算等前瞻技术研究,及时提出和培育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激活存量,高质量推动“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注重交叉,激发新兴颠覆性技术间的交叉协同作用,注重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若干国际前沿科学制高点。

四、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做好多方保障

一是创新人才管理。进行分类评价,基础研究人才根据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采取同行学术评价,应用研究人才由用户、市场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突出市场评价,提高人才评价科学性;更新引才模式,积极与国际一流猎头机构、国际性学术组织等建立合作机制,提高引才国际性。二是立体扩充经费来源,探索建立以政府部门稳定性经费支持为主,各级自然科学基金以“技术悬赏”“揭榜攻关”方式提供竞争性支持为辅,社会资本、创投资金等市场化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稳定、可持续又有活力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