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两会|做好长江保护的加减乘除法,唱响优美雄壮的《长江之歌》
扬子晚报网1月27日讯(记者 薄云峰 )27日下午,江苏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联组会议在南京举行。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组会议上,13位委员聚焦了长江大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民生密切关联的话题,畅所欲言,给与会者带来一场内容精彩、观点实在的思想盛宴。“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唱好优美雄壮的《长江之歌》”“让《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再现美丽江苏”……长江、生态文明成为联组会议的高频词!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江苏省发改委、水利厅、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民盟、民进、农工、九三等民主党派的专家学者出席联组会议。
要对长江开展“健康体检”
生活在长江之滨的省政协委员、民盟泰州市委主委、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臧大存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构建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发言中介绍,江苏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是长江的出海门户。沿江八市依江而建、因水而兴,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蕴含着大江基因,保护好长江生态,传承好长江文化,对江苏来说意义特殊、影响深远、责任重大。
臧大存坦言,目前江苏省沿江地区尚存三大“软肋”:生态空间破碎,生态网架不够清晰;岸线利用比例过高,大量湿地被占用;沿江规划数量过多,互不协调。他特别强调,要强化系统修复保护,进一步复制推广“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做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国试点工作,开展健康体检,实施专项整治;提高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的准入门槛,压缩生产性岸线利用率,推行长江沿岸“不开发区”,实施更多的岸线“留白、留绿”工程;推动长江岸线港口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岸线使用碎片化;系统修复沿江湿地,统一规划,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绿满滨江生态风光带”,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再现“春江花月夜”宜人美景。
岸线保护、十年禁渔……过去很难推动的项目现在都有序推进
会议现场 薄云峰 摄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河海大学太湖研究院院长朱伟教授在《长江大保护要统筹好“江河”“江湖”关系》的发言中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生态资源。前一段时间,“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长江大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沿江各省市都开始重视管网漏损、混流的问题。岸线保护、禁止采砂、十年禁渔、湿地保护等过去很难推动的项目,都纷纷运转起来,有序推进。
朱伟介绍,江苏大多数城市滨邻长江,饮长江水、借长江流、以长江为静脉,形成了长江与城市的“江—城”关系,长江与河流的“江—河”关系,长江与湖泊的“江—湖”关系。沿江的大多数城市以长江为饮用水水源地,很多城市的河流、湖泊也依赖于引调长江水而维持水质健康。科学合理地处理“江—城” “江—河”、“江—湖”关系,对于保护长江、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联席会议上建议,要加大对沿江城市引调长江水的管理、审批和监管力度,加强引水调水工程的科学论证和科学决策,为形成和谐的“江—城”、“江—河”、“江—湖”关系共同努力。
做好长江保护的加减乘除法
民盟镇江市委主委杨晓勤在《谱写新时代“长江之歌”江苏新华章》的发言中介绍,长江江苏段蜿蜒433公里,串起我省沿江8个设区市,泽被沿岸5000多万人,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八成。几年来,我省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总投入近1万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达1300多亿元,关停退出钢铁产能1788万吨、水泥产能1565万吨,化工生产企业压减到2924家。
对于长江大保护,杨晓勤形象地以全力以赴做好“加减乘除法”来阐述。在绿化美化上、生物多样性保护上要做加法,形成“树成行、林成网、绿成景”,全面落实长江禁渔政策,维护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在环境治理、河道清违治乱、产业治污减排上要做减法,加强采砂监管,保持长江禁采高压态势;在水源和排口整治上减少入江排污口,加强入江支流整治,逐步提升入江支流水质;在巩固保护成效方面要做乘法。在监管科技化,在投入多元化上要加快推进环保物联网、环境监测监控智能化等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在突破瓶颈制约方面要做除法。在打破部门界限上要整合执法力量,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上要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共同守护美丽长江。在文明新风的倡导上要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消费、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生活的自觉,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