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拥军:发挥仁心仁术 共筑生命之桥

方拥军,盐城东台人,生于1968年,九三学社南京市委员会委员,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政协常委。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现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大内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血液学学组全国委员,舒缓治疗亚专业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次,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次,曾获第十一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第七届南京地区“十佳医生”等荣誉。
“刚刚从医的时候,我的初衷是治病救人,但随着阅历的积累,经验的提高,我更感觉到,医学它是一个深刻的人文关怀。我们不仅要通过精良的医学技术救死扶伤,改善生命的质量,更要高质量地解决病人的医疗问题。”这是南京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方拥军对于自身职责的理解。从事临床工作的三十余年间,他带领团队从事儿童白血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儿童肿瘤的多学科门诊,南京儿童医院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的长期无病存活率长期保持省内领先、全国先进水平;作为市政协委员和九三学社南京市儿童医院支社主委,多次提交医卫界别的社情民意与提案,带领支社成员认真组织活动、服务社会,用优秀的职业技能和源源不断的爱心为血液肿瘤患儿和广大病患群体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科研团队的“领头羊”
方拥军是江苏东台人,从1986年来到南京医科大学儿童血液肿瘤专业读书算起,近四十年的时光里,他从青涩的学生蜕变成了儿童血液肿瘤学科的带头人,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项项科研瓶颈,挽回了一个又一个年幼的生命。

2012年初,为了提升学科影响力,担任科室主任不久的方拥军从血友病这一罕见病的诊治入手,在省卫生厅的协助下,申请成立了当时全省唯一一家来自儿童医院的血友病救治中心,通过学习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团队的先进经验,中心建立了规范的诊疗体系和网络,并积极参与到了国家儿童血友病指南的制定和发布,终于在全国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体系中拥有了一席之地。2017年,在他的主导下,科室开展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通过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医疗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临床科室。2020年,方拥军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第十一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会看病,看好病,也要持续保持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每个医学奇迹的发生都依赖于对专业的苛求,对学习的渴望。”除了临床工作,方拥军鼓励科室工作人员申报、掌握新技术,珍惜每一个学习进修、交流经验的机会。同时担任科室负责人和导师,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曾先后在美国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香港大学香港玛丽医院等院所进修,学习儿童白血病方向先进的临床经验。2009年-2017年的8年时间里,方拥军以主编、副主编等身份先后参与出版《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儿科肿瘤外科学》《儿科健康好帮手-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分册》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思政教材专著,他对前沿医疗技术的不断追求以及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血液病患儿生命的“点灯人”
“我们科室面对的很多是复发难治的患儿,而且这些孩子家庭经济情况也非常差,面对这些孩子,只有精湛的医术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只有将仁心仁术发挥到极致,才能架起患儿生命之桥。”被问到儿童血液科工作的体会时,方拥军常常会强调这一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急性白血病、脑肿瘤、恶性淋巴瘤等为代表的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国家和社会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判断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在治疗这类疾病时也存在天然的挑战,如:药物的应用范围及儿童的可及性等问题。从业的三十多年间,方拥军和团队接诊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儿童恶性肿瘤患儿。对于每一个孩子,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患儿病情,为治疗提供明确方向。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患儿的后续治疗、随访计划等进行详尽安排,力求为每一位前来求治的患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儿童血液病领域情况复杂,但也体现出,我们能够争取给孩子一次生命的机会。每一次的成功,就能给拯救一个家庭。”在整个团队看来,从事这份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许多恶性血液病患儿重获新生的关键,也是方拥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重点方向。从2017年开启首例移植至今,科室已成功开展多种类型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覆盖同胞全相合、亲缘单倍体、非亲缘脐带血及中华骨髓库无关供体等来源,为众多难治性白血病、免疫缺陷病等患儿和他们身后的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
当被问到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患者时,方拥军首先想到的是年前救治的一位纵隔淋巴瘤患儿。经过检查,方拥军发现,这个患儿是一个T型淋巴,发病非常急,病情发展得非常快,纵隔肿块已经引发了小女孩的窒息,“如果不加以救治,患儿很快就可能失去生命。”经过初步研判,在重症病房、呼吸科的协助下,方拥军带领团队全力参与抢救,很快,小女孩的肿块逐渐消退,病情逐渐恢复过来。这次救治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鼓励,让整个团队都信心倍增,最终成功地治愈了这个小女孩。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救治过程中,除了对患儿身体的关注,方拥军还注意照顾到整个家庭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力求每一次都能给予充分的医疗救助与人文关怀。对他而言,最欣慰的事,就是把孩子从死神手边抢回来,看到他们平安健康地成长。每年,方拥军都能收到曾经治愈的家庭或患儿的后续消息,他们或是写信发消息,或是亲自来南京看望、表达感恩之情,这些治愈的患儿中,最大的已经结婚生子,收到他们成长中的动态,看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方拥军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彩虹之家”的守望者
儿童肿瘤的总体治愈率较高,但即使是在南京儿童医院这样的三甲医院中,通过当前的医疗技术和科技手段,每100个患儿中依旧有约20个无法治愈。面对这一小部分无法躲避死神的小生命,如何使这些孩子能够得到最终的照护,让他们感受到最后一丝温暖的阳光,是方拥军和团队努力的方向:“死亡是最坏的结果,但不是全部,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努力,让生命走得宁静、无憾。”

早年在国外进修期间,方拥军就接触过安宁疗护的概念。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以痛苦、遗憾收场的家庭后,建立安宁疗护病房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2020年10月,在彩虹重症基金会、江苏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和南京儿童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建立了安宁疗护病房“彩虹之家”。这是江苏省内首个儿童安宁疗护病房,也是全国第二家在公立医院内设置的儿童安宁疗护病房。现阶段,国内的安宁疗护仍处于起步阶段,病房成立初期,一切工作机制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调整。在和患儿家庭进行充分的沟通后,经过评估、确定无治愈希望的孩子会被转入到安宁疗护病房中,由安宁疗护团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让这些孩子在剩下的时光中感受到爱与陪伴,让家长有勇气和力量面对离别,让死亡更多的是回忆。
病房成立后,已有100多位孩子在亲人陪伴下安然地抵达了新的目的地。病房的留言簿上,记录了每一个家庭的心声与感谢:“入住这里的孩子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福的,在他们生命的最后记忆里多了爱和温暖,搭上‘彩虹’去往另一个世界。”“感谢儿童医院、感谢血液科安宁疗护所有医生在这段时间内给予帮助照护,感谢儿童福利院的阿姨们的悉心照料,让我们在安宁病房的这片小小净土里,守护最后的温暖。”
双岗履职的好模范
学生时期,医院、学校的师长中不乏优秀、踏实的九三学社社员,方拥军对九三学社的初步认知,正是来源于此。2006年12月,经过老师推荐介绍,方拥军加入了九三学社,并于2016年度当选为九三学社南京市儿童医院支社的主委。这是一群工作忙碌但极具爱心的“九三学社人”,在罕见病日、血友病日、学雷锋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等多个节点,支社利用自身丰富的医卫资源,广泛开展义诊、医学科普等活动,在服务社会大众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全社会对疾病的关注与认知,营造了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2017年,方拥军当选为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后任十五届南京市政协常委。在政协这个平台上,他结合工作实践,认真践行着委员职责,积极参加“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重点调研课题,撰写了数篇社情民意信息及提案材料,《关于加强市区二级政府对安宁疗护工作扶持的建议》等获多家媒体报道。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方拥军的本职工作注定比常人更多几分忙碌,但只要有空,他总是尽可能地愿意多帮助有需求的人群。除了带领科室及学生在业务上不断精进、悉心维护好安宁疗愈病房外,方拥军还致力于参加肿瘤及儿童血液病的科普工作。在江苏卫视“约见名医”节目中,他从白血病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白血病的相关谣言逐个击破;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他就我国目前安宁疗护的服务模式与意义积极发声,支持为无法治愈的儿童提供更加安宁的环境,让患儿和家庭能够更平静地面对离别;作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血液学学组全国委员、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诸多重要医学协会成员,他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活动,在多个学术会议、访谈中介绍儿童血液病的诊疗现状及行业最新研究进展;作为名医,他向东台、连云港、马鞍山、扬州等地医院伸出援手,在省内外成立了多个“方拥军名医工作室”,助力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更多地方,为外地的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2020年,方拥军通过北京新阳光基金会、九三学社渠道为儿童癌症患儿捐献了儿童专用口罩2000只。
“儿童血液病是一种充满着挑战、具有深远意义的领域,儿童的生命很脆弱,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我们不仅在治愈孩子们的疾病,也在为他们争取一个可能的未来,让他们有机会寻找他们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也在改变着我们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探索进取、脚踏实地地服务社会,方拥军充满信念,也充满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