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参政能力,积极为国家保增长的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阳春三月,迎春花绽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里满园春色,我们十分荣幸并满怀期待之情在此参加了“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干部培训班”。经过一周的快乐学习,我们提高了政治水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为未来投身到九三的工作中打好了基础。
一、抓住机会,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学习
1、1956年创建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中央社院自身的发展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在统战工作中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九三江苏省委利用中央社院组织我们基层组织的中青年骨干参加本次培训班,充分体现了九三省委对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所有的成员十分珍惜这一周的学习提高机会。
2、中央社院和社中央、社省委精心安排,培训班的内容丰富,11场精彩的报告系统教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政党制度、统战工作、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共事、政治交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国际和台海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教授了领导艺术、协调与沟通方法、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媒体管理方法;授课老师层次高,有九三学社的中央领导和国家行政学院、社院、高校乃至国务院政研室的领导、专家和教授,是在全国和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顶级老师”,让我们的学习十分充实,受益匪浅。
3、参加培训班学员来自基层领导组织,在参与民主党派的工作中积累了经验,也遇到的问题,所有的学员带着实际问题学,学习的积极性高、自主性强;我们组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大家带着交朋友的心情交流,促进了组织的融合,学习气氛十分宽松;学院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特别是在住宿和就餐方面服务周到,服务人员礼貌热情,使我们学习倍感轻松便利。
二、通过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中央社院教学楼的走廊上,宋庆龄、张澜、黄炎培、马叙伦、邓演达、许德珩等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合影照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照片是中国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深切回顾,为我们开展政治交接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下从爱国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时期与共产党共同奋斗、社会主义时期同共产党一道前进,在共同建设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民主党派形成了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纲领,这是我们新一代九三成员必须发扬光大的根基,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生命力。
结合对中国政党制度、统战工作、政治交接课程的学习,我们系统学习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观,我们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然道路。在新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不同政体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影响;面对不断变化的根基和台海形势,特别是近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影响,我们基层组织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强化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
2、明确了基层组织的建设目标,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积极为国家保增长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系统提出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作为九三基层组织的主委,我们在基层领导工作中遇到了人才、制度和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困难,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集成组织的建设。
1)坚持以人为本,支持社员的全面发展,建设团结性基层组织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重视、理解和爱护九三社员。对于退休的老社员,帮助沟通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通过参观访问等活动让老社员体会到九三组织的温暖,继续发挥老社员专业技能和接触社会的优势,鼓励他们针对社会问题建言献策和积极参加社区科普性服务工作。针对在职九三社员,根据他们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出差繁忙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方法将九三政治交接等活动融合到日常的交流中;同时将九三参政议政工作融合到他们承担的科研工作中;关心社员的全面发展,为社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岗位设置向所在单位党委提出建议;关心社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通过参观考察和茶会等方式进行交流,增进友谊,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积极挖掘人才。积极物色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和管理骨干,针对中科院系统,未来在高级人才(如引进的“百人计划”)中积极发展九三社员,培养后备干部。同时,建议高校和研究所九三基层组织积极向优秀博士生宣传九三的主张,为未来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2)创新学习型组织工作机制,提高组织的自我创新能力
基层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规模、成员组成和工作特色建立适宜的工作制度、规范和程序,并不断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包括三个层次:①基层组织委员加强自身学习,合理分工协作,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增强凝聚力,这是基础;②基层组织委员和社员共同学习,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发挥社员的优势与特长,增强支社基层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基层组织适应变化的自我创新能力,这是核心;③加强九三基层组织的对外宣传和联络,加强与所在单位的党委及其他党派的沟通,加强与上级领导(省委)的积极配合,有效整合社会可利用资源,保证基层组织的有效运行,提高九三基层组织在我国多党合作机制建设中的工作能力,并为多党合作机制建设作贡献,这是发展。
3)把握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提高基层组织的核心能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要围绕“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的参政议政能力,为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通过撰写信息、提案和建议能力的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参政议政职能。在社中央和社省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总体工作规划和要求,针对我国和江苏省在发展和建设中遇到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依靠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促进社员深入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同时对涉及生态环境的长期性问题,加强参政议政课题的长期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切实提高信息和提案的质量,提高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能力。
目前,我国面临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调整以及经济周期的三重压力,国务院提出“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慧民生、促和谐”的对策。其中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九三科技人才汇聚,近期参政议政的核心应该集中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方向上,我们将针对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关的建议,同时通过“送科技下乡”、示范等形式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积极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江苏省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支社 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