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扣紧“四步工作法” 凝聚党派机关建设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扣紧“四步工作法” 凝聚党派机关建设正能量
九三学社淮安市委专职副主委 陈伏涛
 
九三学社淮安市委成立于1984年12月,机关共5个行政编制,设立一个办公室综合办公机构,服务于近400名社员、6个工作委和16个支社(委员会、小组)。面对机关人手少、工作量越来越大的新要求,社机关按照社中央“六型机关”创建,以及“新使命、干实事、上台阶”的工作总要求,不断探索,在立足机关服务全局性、把握系统性、增强协调性、提高效能性的基础上,摸索出“扣紧四步工作法,凝聚机关建设正能量”的党派机关工作方法,收到很好的实践效果。
所谓“四步工作法”,就是抓规划、起好步,抓整合、保中心,抓落实、收好尾,抓规范、促保障。此举着重解决机关如何发挥整体功能进行谋篇布局、确保每届市委会如何开好局、开局后重点干什么、怎么干、有何保障等问题。“四步工作法”的提出和实践基于党派机关功能的不断充实和拓展。党派机关自国家改革步伐进入新时期以来,相关职能定位的理论和相关实践讨论的很多,诸如党派机关参谋部、服务部、工作部的功能、诸如党派机关枢纽、桥梁、纽带的职能等,这些都很正确。但仅具备上述这些功能还远远不够,正如2014年社中央召开的全国机关建设工作会上邵鸿常务副主席指出的那样:“机关要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枢纽和服务,更是指挥部。”这种“指挥”的功能,涵盖了工作部、服务部、决策部的功能于一体。“四步工作法”的提出和实践,还基于对事物规律性的不断把握上,既要摆正自身建设与履行职能的关系,又要处理一般事物与特殊事物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内部与外部事务的关系,以防机关工作烦琐于事务之中、重点工作不突出、工作成效不明显。
所谓抓规划、起好步,就是既要当好参谋助手功能,又要发挥决策先导作用,为社的各项事业发展积极搞好规划。规划分五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规划、每月工作规划,或称长期、中期、短期工作规划。五年或长期工作规划,主要是指新一届市委会产生以后,就以后五年工作所制定的规划;年度或中期工作规划,是指围绕五年工作规划蓝图,结合当年工作实际而制定的规划;每月工作规划,则是年度的周期性的工作规划。党派机关工作虽然事无俱细,但首要的还是要围绕换届后产生的新一届市委会的要求搞好届满的五年工作规划,为其开好局、起好步发挥重要职能作用。规划的制定,既要体现自身特点和科学发展要求,又要体现适度超前和自我加压。有了一部好的规划,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相伴前行。
近两届淮安市委会每当换届后不久,社机关都主动作为,把谋划五年工作规划放到一切工作首位,尽早为新一届市委会提供《自身建设五年发展规划》草案,供市委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实施。《规划》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制度建设和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五个部分,既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更有为了实现目标必须提供的保障措施;既具体又很周到,受到各界高度赞扬。
年度规划和每周工作规划,作为五年工作规划的阶段性工作安排,具有承接性、标志性、现实性。为了把阶段性的工作安排好,社机关必须主动围绕五年规划发展目标要求,结合阶段性发展特征和具体要求认真缜密周到安排,并在社市委各委员和各基层组织间征求意见,这样做既可集思广益,又能扩大知情面。
所谓抓整合、保中心就是通过不断提高组织化水平,整合各种资源向履行职能倾斜,集中最大精力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成员的履职积极性,用履职的丰硕成果来体现价值和展示形象。此步工作法所强调的是要摆正履行职能和其他社务工作的关系,突出履行职能的地位,防止繁琐事务干扰和冲淡履职工作。当前,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形式和渠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形式和渠道也很多,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各项实际和特点,寻求履行职能的优势,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多年来,淮安市委会以抓信息工作为突破口,不断夯实履职的基础,不断呈现履职成果丰硕和广大社员积极参与的大好局面。每年上报各级各类信息都在300条左右,许多成果得到各级采用,近五年来还有3条信息得到中共中央常委以上领导批示,还培养了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信息骨干成员。为了抓好这项基础工作,坚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从所有社员中精心挑选有培养潜力的担任信息员,并根据当年业绩采取滚动管理,通过采取大浪淘沙式的管理办法,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起覆盖全体社员的目标管理,大力实施“4121”工程,即;规定社市委委员和基层组织负责人、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人每年上报各级各类信息不少于4条,各信息员不少于12条,其他所有在职社员全年不少于1条,各目标责任人的实绩和信息录用情况,每季度通过电子邮件和纸质材料及时予以反馈,此举激励和鞭策效果明显;三是不断彰显履职功能,把信息工作打造成“履行职能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发现人才的擂台”,及时把履职能力强、积极性高、群众基础好、政治表现好的社员及时提拔到社的各级领导岗位,或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舞台予以培养锻炼;四是强化表彰激励机制的鲜明方向,把社的财力、物力优先向履职倾斜,通过年底逐条考核及时予以全面奖励;五是处理好信息的综合利用转化工作,根据不同素材,适时转化成高层约谈、提议案、专题调研报告等。
所谓抓落实、收好尾,就是坚定不移、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好社的各项决议和重大决策,通过深入细致、高效有序的工作安排,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尾。这是对机关执行力的重大考验。党派机关有别于党政机关,社的领导人员分布在不同单位,加之机关人手较少,可用资源禀赋不足,最大的特点就是社的每一项工作完成都要在机关直接组织协调、决策指挥下进行,执行的过程和结果是对执行力的重要检验和考验。为了不断提高执行力,淮安市委会工作实践中着重做好以上四项工作:一是强化学习,为提升执行力提供理论武装。强化学习,不是一种空洞之举,要解决理论不足、本领恐慌,只有强化学习。为了将学习落到实处,除每周一上午工作例会雷打不动举行学习外,还要求机关每人每年精读一本书、每人每年在报刊杂志发表一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或理论研讨文章。二是不断打造宽松和谐的机关工作环境,为提升执行力营造氛围。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升执行力,反之则削弱这种执行力,甚至起到反作用。当前,我们深感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空前团结和积极向上的机关大好形势,不断造就“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勤政高效的参政党机关”。三是倡导团队精神,定期实施轮岗,实现一岗多职、一岗多能,以此解决机关人手不足问题,一旦机关其他人员缺岗,其他人员可以马上顶岗使用,确保工作不受影响。四是认真实施机关人员挂钩服务基层制度,为提升执行力打好基础。围绕机关每人所挂钩服务的相关工作委和基层组织,通过调研和参加组织活动,及时了解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围绕共同目标,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减少压力,增添动力,为完成社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所谓抓规范、促保障,就是通过建章立制,理顺工作体制机制,确立各项工作规范,确保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这种规矩一旦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一种制度。今年是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70年来社中央和九三学社江苏省委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就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乃至社会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有的纳入《社章》,有的形成一系列文件。在具体工作中,社机关的工作原则和准则,乃至具体工作流程,就是要在服务于市委会的同时,确保工作不偏离正确方向。这是抓规范促保障方面的一个重要且带有大是大非问题工作,也是下级组织执行上级组织决议的一种制度检验。与此同时,还要结合不同时期社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加强制度建设。对此,淮安市委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针对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普遍存在薄弱环节的现象,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为市委会提供了积极开展以“五个一目标26个子项目”为标准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达标创建活动,将基层组织的各项任务要求、履职情况等细化分解为“五个一目标26个子项目”,涵盖了基层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基层组织干什么、怎么干都很清楚。有了这个抓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就有了制度保障。通过10年来的工作检验,基层组织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收到各个方面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再如,机关工作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延伸到哪里规章制度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和完善40条各项规章制度,大到市委会的议事规则,小到机关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既是对社的各项大政方针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各个具体工作的规范约束。此举对于克服人为主观臆断、严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等,都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