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绘画展--范建华
10月25日,《伟大丰碑——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绘画展》在长征胜利会师地甘肃会宁隆重举行。本次画展由著名文化艺术机构艺局策展,缘起于中国教育电视台及长征途径的十一省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教育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不忘初心 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了范建华老师的《西风烈》。
《西风烈》137*68cm
1936年10月8日,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三大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正式结束。但红军面临的局面并未根本好转,形势依然严峻,毛泽东写下了娄三关词,以娄山关之战为题,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猛烈的西风声、马蹄声和悲咽的喇叭声,暗示惨烈的场面。此画取名《西风烈》即根据会师前,红军在川黔一带的山岭中艰难跋涉的场景。
范建华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
现为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
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九三学社江苏画院副秘书长理事
学术方向:美术、书法创作及
20世纪中国美术史论
《画院》、《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书画》、《彩墨中国》、《书画频道》等重要媒体作过专题报道与采访,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级展事并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展出,被国内外多家美术机构收藏。
作品欣赏
国画作品欣赏一
范建华老师注重追求画面的“气”和“势”。这种气既包含北方高山大川的浩瀚磅礴之气又兼具文人的书卷之气。中国山水画所以如此繁荣,盖因知识分子对它情有独钟,是将它作为“道”来参悟的。从宗炳的“望飞扬、思浩荡”,到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再到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包含着对自然、人生、宇宙“道”的启悟。
国画作品欣赏二
传统知识分子问学所实践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似乎一直是范建华老师所遵循的。拜北方名家李一为师,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做博士后,就是为了能够突破自己向着大气混�鞯木辰缈拷�。他努力做大块文章,不满足于南方画派的“斤斤计较”。
国画作品欣赏三
他常常将本来画得较为精细、安排合度的画事后用大块笔墨铺上,就是为了远看有一定体积对比,取总体淋漓酣畅的效果。既努力放得开,又收得住。即追求自然大化又经得起传统笔墨因素的美学标准之衡量。
国画作品欣赏四
范建华老师有多方面的修养。他一直将书法作为自己养心的素养储备,直到现在还时常用毛笔书写信札、手稿。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匠气”与“文人气”之间扩大眼界找寻契合点,因此他的画里有北方的气势又有南方的温婉。
国画作品欣赏五